抖音最新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风敲着玻璃窗,触及不到窗栏的紫色风铃,窗外,缠绕着落叶的气息,窗内,静坐如禅,默数从指间滑落的时光,谁曾与我一起收集了阳光的味道?喜欢冬眠的女人,将心灵的记事本也装进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个暖暖的画面做封面,遇见那些关于情感的花言蕊语,上演一场华美的邂逅。

2、 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3、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4、 【天天禅语】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与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与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与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与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5、 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要籍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故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日真智。则理、智无二。(唐)澄观《三圣圆融观门》

6、 【禅语感悟】 和商人的名字“不识恩”一样,他的噩运就来自不会知恩图报,反而 忘恩负义,损人利己,因此他们这样的下场正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应当知恩图报,从内心深处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7、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8、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不思议。——永嘉大师

9、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10、 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11、 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12、 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供养无量佛,严净不可说佛国土,出生不可说菩萨愿。《华严经》卷七十六,入法界品以如是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国土清净庄严,悉以庄严于一世界。《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回向品

13、 真该妄本,妄彻真源;性相融通,无障无碍。(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14、 我小时候不懂得如何孝敬,长大后去各地学习、求法,没有机会孝敬。记得,有一次我回家乡看望母亲时,妈妈对我说:“虽然我每天都想你,度日如年,但只要你好好学佛,将来好好地服务众生,我就会心满意足!”我发愿对每一位众生像对母亲一样善待,请诸佛菩萨加持我!

15、 树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叶,甚至是光秃秃一条,点缀几片叶子而已;长大了,才分枝发权,枝叶繁茂。越是初学的人,越要一门深入;所学深入坚固,则不妨广博,如树分枝成冠,蔚成庄严。

16、 接受自己的年龄,也接受这个年龄的愚昧、限制和快乐,这是最理想的生活,总有一天,时间会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

17、 会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般若第二》

18、 我们常说佛法如海,这便道出了佛的特性:它包含万物,万物皆为佛的一分子,每一分子都可以称之为“佛”。这便如同海,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是海的一分子,“它们”都可以称之为“海”。所以,海涵盖了海中万物,佛则涵盖了世间万物。

19、 爱情最初产生时,也许是出自相互的吸引,然而最终总会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佛祖教导世人:“爱由心生。”真正的爱必须是由人的内心产生的。由心而生的爱才能对抗岁月的波折,才能让彼此在平淡的流年里相知相守,不离不弃。

20、 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无量义经》

21、 生问:“佛是没?”师日:“佛是觉。觉有三种:一自觉,二觉他,三觉满。离心名自觉,离色名觉他,心色俱离名觉满。满者谓一念离,一切离,无离无不离。”——《大乘无生方便门》

22、 对禅而言,更强调一种思维方式,更强调一种人生态度,更强调的是我们的境界与见地。

23、 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无论何处吹来的风对它都是逆风,无论怎样行驶都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连自己的长处都不了解和认识,就不能树立正确的目标,何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

24、 也许有的事情、有的人还是不尽如人意,但如果懂得包容,我们自己的心情会轻松很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5、 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就是为了将诸苦尝尽,去换来一味甘甜。

26、 “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27、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与禅的风采。

28、 恒唯法师禅语人生动能养身,静能养心,乐能养寿;善能聚爱,诚能聚友,适能聚力;忍能生福,忠能生禄,勤能生财;学能成识,智能成谋,搏能成业。廉生德,德生爱,爱生敬,敬生威;学成识,识成智,智成谋,谋成业。

29、  就拿邵逸夫而言,他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捐助过数十亿款项,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在内地与香 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不胜枚举,这不就正如佛家所言,布施的越 多,其实得到的也越多。

30、 智慧是春天溪水畔第一棵吐芽的嫩草,新鲜洁净,生机勃勃;智慧是夏日清晨第一颗凝聚在荷叶上的露珠,晶莹璀璨,熠熠生光;智慧是秋风里第一片摇曳起舞的落叶,化作春泥,只待来年满园芬芳;智慧是冬天第一朵飘落的雪花,纤尘不染,洁白无瑕。

31、 【天天禅语】佛陀曾经说:“诸佛无法用水洗掉众生的罪业,无法用手取掉众生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只是指明正确的真理,才能令人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想要清净罪业、远离痛苦、证得觉悟以及获得解脱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32、 诵咒心不向外驰,应依是理善修作,若心散乱而外驰,虽持一劫不得果。《六面续》

33、 分别迷惑相,是名依他起;相中所有名,是则为妄计;诸缘法和合,分别于名相,此等皆不生,是则圆成实。《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34、 很多人在陷入困难的泥淖时,往往会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往 往会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不要一直想着如何 解决问题,试着想想,能不能凭借这个问题走出去呢?

35、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36、 在生活的点滴里,将一切的起心动念,若能种下善念,我们最终的收获是幸福的,这便体现出“自己是自己的怙主”的真理,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力量;在生活的点滴里,将一切的起心动念,若是种下恶念,我们最终的收获是痛苦的,这更加体现出“自己是自己的敌人”的悲惨结局,这就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37、 【天天禅语】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38、 我们的才能并不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也不会因为遭受挫败而贬值,无论别人怎么侮辱、诋毁、践踏,我们的才能依然存在。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因为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的才能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39、  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实内心很热;有人看上去很热,实际上 很冷。与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心灵的样 子才是一个人为人的真实样子。行走于世,哪能不与人交往?但与 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环,不察而交, 后果难料。

40、  总是在做还是不做之间犹豫不决,一则浪费时间,二则耽误 事情,浑噩度日,一事无成往往就是这么造成的。该做的事情就立 马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就果断放弃。拿不定主意该做还是不该做的 事情,暂且放下,让时间自己去选择,没有必要为此支付自己的时 间成本。

41、 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无法摆脱烦恼和迷惘,是因为他们内心彷徨不定,不清楚自己下一步的前进方向。面对眼前众多的选择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抉择。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为自己树立目标,确定前行的方向。

42、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佛常常是高不可攀的。然而实际上,佛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平凡得跟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唯一不同的是,他比我们拥有更高的觉悟。

43、 人们做事总是习惯于从自己考虑,首先看是否对自己有益。在我们常人眼里,盲人打着灯笼走路就好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可是并非如此!虽然他看不见,却能照亮别人,使自己也安全。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眼盲心不盲的人心胸之旷达让明眼人汗颜。

44、 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印光法师文钞·复高劭麟书》

45、 没有缺憾,生活往往会变得单调乏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憾,最辉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阴影陪衬。我们的生活剧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当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体验到了人生五味,拥有了完整的生活体验。

46、 相信即相应。相信是一种能量!当我们的能量还未达到和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相同频率,不能相应时,告诉你一个窍诀:回归零态,回归婴儿!

47、 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48、 做人固然不应将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轻已灵。即使自己只是一根小螺丝钉,也要注意有没有锁上、锁紧,以便充分发挥功能。

49、 当上天的考验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们要学会将这场考验中所经受的苦楚抛到脑后,否则,我们的人生将沦为痛苦的牺牲品。一时的不幸是外力所致,一生的不幸必定是自造的牢笼。因此,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前行中,该丢弃的要果断丢弃,不要让过去的痛苦经历牵绊住前进的脚步。

50、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 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 有想过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 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51、 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事,人事无不轻安。

52、 佛法的要旨是在让人得到自由自在,或者说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处处想不通,悟不了,索性不这么想,不这么悟,而是另辟蹊径,开拓思维的新天地,这就会一通百通,一悟百悟,如奔跑之鹿,得以自由。

53、 【天天禅语】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r根深蒂同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54、  小家修行.一定要按宗教仪轨行事。在家修行则不必拘泥, 一切随缘就好。唯有随缘,才能融人俗界社会。发愿在家修行却不能 融入社会者,难以修成正果;只有那些懂得随缘的人,才能改变周围 的社会环境;唯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才能更好地持修。

55、 【天天禅语】放下应从修持布施、奉献爱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奉献爱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为三种:一、财物布施;二、无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56、  早晨让走过黑夜的眼睛找到光明,早晨使越过无声的耳朵听 到乐音。为什么早晨总是与希望相连,因为光明和音乐足以带你高 飞。光明指引飞翔的方向,音乐伴随前进的翅膀。鸟鸣和朝霞组成声 光世界,晨风和露滴舒展心灵情思。早晨的自然很多彩,早晨的飞翔 不寂寞,早晨的生命最生动。

57、 【最有禅意的句子】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所以对过去迷惑;因为我们不晓得将往何处去,所以对未来茫然;因为我们不明白要活在当下,所以对现在没有好好珍惜和把握……我们的“心”总是在回忆过去、盼望未来、随从当下妄念的状态里,这些都是对自心缺乏认识所导致的。

58、 归依彼所有学、无学成菩提法,名归依佛。归依如是爱尽离灭涅槃,名归依法。归依所有学、无学成僧伽法,名归依僧。《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

59、 善良到底是什么?在狡诈者的眼中,善良是一种幼稚,善良是一种愚笨,善良是一种毫无回报的付出,善良是被讽刺、被挖苦、被讥笑的落荒者。

60、  中国还有一些熟语则对那些多嘴者进行了告诫,比如“言多必失”这 个熟语就是。这是实在话,一个不说话的人恐怕不会在说话中惹麻烦上 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欢说话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 祸上身,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点。

61、 不贪恋过去,不留恋回忆;来,无言;去,无踪。如落花般涅盘,似大寂般禅定。这是人生的清逸逍遥,也是佛的境界。佛怜惜众生,常以花草养宁静,以禅寺塑修身,以苍海炼心胸。人若怜佛,当一心念山水,吞云雨,静坐观心般,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才能各得领会,各得悟禅。

6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具有上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上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中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会得到i宝之下等的悲悯与加持;根本没有信心之人,得不到i宝之丝毫的悲悯与加持。

63、 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饮食已存命,业为众生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5经

64、 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日子清简如水。禅的时光,总是寂静无声。窗外风云交替,车水马龙,内心安然平与,洁净无物。如此清淡,不是疏离尘世,而是让自己在尘世中修炼得更加质朴。

65、 在为人处世中,善待他人能较好地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使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66、 一粒青菜种子尚能转粪壤成青菜,化腐朽为神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佛种下在我的心地,岂不能吸收贪嗔痴三毒杂染,化为正觉菩提树吗?

67、 【什么是智慧三】 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抽象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一面镜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68、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 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69、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就是说觉悟者,不是以 你是否做过有违世俗伦理道德的事情为标准的,而是看大智能的获得与否。

70、  越轻的东西,越容易飘。如果你是一个轻飘飘的人,飞得再 高又有什么用呢?你或许能给人一种虚假的绚烂,但这毕竟是空虚而 短暂的,风一吹就破了。

71、 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72、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73、 一切菩萨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74、 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归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归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归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归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归依,全体交付三宝尊!《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75、 以家庭与睦让让安定的心稳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让的心稳同,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76、 当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却时常发生人心冷漠、丧失道德的事情。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科技层面,而是应该通过教育与正面、积极的信仰来唤醒人们的善心与良知。

77、 首先,以不同忆过去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不期盼未来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不随从当下的念头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78、 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79、 虽说你富贵得势时前呼后应,好不威风,可一旦树倒下,却是鸟兽猢狲各散去。当然也不是只有出家修行,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因此劝世人莫贪恋那盛世繁华,那些转眼成烟云的东西,若只一味迷恋,只会枉自费了神,伤了心。

80、  什么是洪荒?这就是。什么是永恒?这就是。相遇一万年, 纠缠一万年,拥抱一万年,独立一万年,石头还是那石头,流水还是 那流水。仿佛两个相依的灵魂,仿佛两颗相连的心,踏着相同的旋 律,上演着永恒的二重奏。这是来自蛮荒的交响,相似却绝不重复, 总是让你常听常新,永不厌倦。

81、 佛家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只由此一句,便可以看出,那些被众人神话了的佛陀,原本也只是平凡人而已。只是他们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别人未能领悟的智慧。

82、 闲捧诗书与墨欢,字字馨香结墨缘。我羡慕老子的心中无为便是道的洒脱自然;喜爱汪国真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人生豪迈;伤感雪小禅的风瘦,雨瘦,梅瘦,相思也瘦的禅静之美;怀念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美妙意境;痴迷琼瑶的烟雨朦胧,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凄美爱情。

83、 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84、 什么是夫妻冷暴力?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等非正式的暴力行为。

85、  诽谤或者搬弄是非的人往往出于一种嫉妒之心,这些人对自己的生活 感到不满足和失落,只要别人比他们生活过得好点儿,他们就受不了。如 果他们能够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 无谓的烦恼了。

86、 如果你陷害别人,哪天你也会遭人陷害。同样的道理,当你带给别人欢乐,你就会得到欢乐;带给别人祝福,你就会得到别人的祝福;如果你经常赞美别人,不久你也会听到有人在赞美你,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你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你也将自己经历。

87、 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莫要只注重文字的表述,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

88、 点灯点心灯,处处皆光明,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你到了哪一级能量便与哪一个层次的老师有缘,一点也勉强不得,要知道你现在已经达到什么层次,只要看你现在所从师的师质与你当下看的什么书和交的什么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好坏都是我们内在心智模式的放大和外延!

89、 依禅宗法门,因缘相契便可于当下成佛,而非必须经历久远长劫的修行。 禅门祖师千说万说,都是关于众生的这颗心如何与佛心相契,能够相契 一分钟,就做得一分钟的佛,一天、一年、一生,始终不被万境所转, 于当下的实相中生活、工作,虽在红尘也能身心自在,并从本然之心生 发出佛的智慧与慈悲。

90、 饮食男女、声色货利,非能障道也,障道者唯此妄心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91、 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92、 以佛心做事,一切事都是佛事。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修行不只在禅堂之中、梵刹之内,一个人若能静,即使身处红尘闹市,也能自在安详。若是不能放下内心贪欲、不能破除无明嗔恨、依然执着痴迷,即使佛音盈耳、整日焚香礼佛,也不过徒增烦恼耳。

93、 远远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才会被人读懂。欣赏风景,需要一种心情,才能远看是景,近看是情;欣赏风景,需要一份稚雅,才能风雨有情,四季有景;欣赏风景,需要一份风度,才能乱象成章,错杂成意。

94、 有人说,世间最难的,是做好自己。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多么高远的目标,多么开阔的格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一切都将是空谈。做好自己,要求我们做对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更无须羡慕他人,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才是首要之事。

95、 人需要改变的,往往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的内心。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生命是由一连串的因缘组成的,我们要体验更深刻的生命,发现内在的灵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

96、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97、 在自己得到幸福的时候,别忘了给予他人帮助。一个不忘给予他人关怀的人,最终所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宽慰。富有需要仁德来烘托,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懂得分享与回馈,才能在保持长久富有的同时,获得身心的高贵与富足。

98、 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者世流布想,二者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一切凡夫恶觉观故,于世流布想生于着想。一切圣人善觉观故,于世流布想不生着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迦叶菩萨品

99、 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