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点赞最多的歇后语的句子
1、 两位阿姨来我家串门儿,妈妈刚想介绍,没想到她们已经搭上话了。妈妈惊奇地问:“你俩认识?”其中一位阿姨说:“我们俩呀,是炒面捏的面人儿——早就熟透了。”(陕西·横山)
2、 【东扯葫芦西扯瓢】借喻说话漫无边际,闲聊天。成语:东 拉西扯。马烽《刘胡兰传》:“二寡妇见胡兰不给她开收条,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着交鞋的妇女,东扯葫芦西扯瓢 地扯起闲话来了。”
3、 【泡在蜜罐里】见“落在蜜缸里”。
4、 【把头往老虎嘴巴里填】释义:比喻冒险,送死。例句:刘二虎会意,跨步上前,拦住李鼎三,嚷道:“参谋长,您这不是把头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吗?八路军不会放过您的。”
5、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般)
6、 【狗子见了热脂油——又贪又怕】(歇)热脂油:猪板油熬成的热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顾忌。常含讥讽意味。
7、 妈妈让我吃干净碗底的米粒,我有点不乐意。她说:“你别小看那几颗米,一天一口,一年一斗。”(河南·南阳)
8、 【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9、 导弹打色机——同归于尽
10、 【撕破脸】(惯)1指彻底决裂。 2指翻脸,一点儿情意也不讲。 也作撕破脸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11、 【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12、 菜瓜打锣———锤子买卖;一锤子交易
13、 一根笛子八个眼——气相通
14、 【插草标卖人】在影视作品和小说当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或为父母者无奈将儿女出卖,在街市上将草标插在儿女头上,表示出卖;或贫家女儿无钱葬父,头插草标跪在街头自卖自身。这些场景十分悲惨。它源自古代插草标卖物的市场惯例。这种插草标卖物的市场习惯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大部分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因市场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长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售。这就是约定俗成,插草卖物成了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芥,就代表要出售。有些已成了不成文的标价规则,如,一根为贱卖,两根为平价,三根为贵卖。
15、 飞机上唱大戏——高调
16、 我做完作业正打算出去玩,妈妈叫住我:“为什么不看一会儿课外书呢?”我嘀咕着:“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还要我看课外书。”“乖女儿,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快去看书。”(江苏·如皋)
17、 肋条间透过太阳光——瘦得可怜
18、 【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太岁,指木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某一年在某一地方,这一地方就不能动工搞建筑,否则就会遭受灾难。比喻触犯忌讳或某个有权势的人物。例句:“看着你不错,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
19、 【鸡抱鸭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场。 也作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孵鸭子——白忙乎。
20、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没做坏事,心中坦然, 反之则担惊受怕。日间,也说:平生、为人。鲁迅《华盖集续 编》:“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 怎能给恐吓呢?”
21、 【水从源流树从根】(谚)水流总有它的源头,树木总有它的根柢,世上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
22、 【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喻全体和局部的关系。刘绍棠《鹧 鸪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也不该十根手指只 抓一个小手指头。”
23、 【坟墓】“坟墓”是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封土堆。坟墓源自战国以后,中国最大的坟墓当属秦始皇陵。为什么坟墓源自战国以后?原来,“不封不树”是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说当时丧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没有出现高出地面的坟,也不在墓前种树。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制度和当时的灵魂信仰有直接的关系。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原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灵。人死后,灵魂直奔祖先。人们祭拜“尸”,就相当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八·沿革八·吉礼七》记载:“尸,神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释“尸”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因主之。”即用一块木牌即神主牌来象征灵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树就成了当时墓葬的主流,即有墓无坟头。因为祖先的灵魂不在墓中,就没有必要再封土为坟,并种树以示标志了。战国以后,逐渐兴起了封树之风,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达到了顶峰。而后,封土植树成为丧葬的风俗,延续至今。
24、 【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话】(惯)比喻话说出去了又反悔。
25、 【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26、 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吃水
27、 【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释义:凫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学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说:“俗话说: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一点不假。库玛丹本是汉人家闺女,可外路人谁能说她不是赫哲人?”
28、 人多智多出诸葛。
29、 【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30、 杨白劳过年——躲躲闪闪
31、 【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释义:说明亲身经历过才有体会。例句:这六十一户一成立起家属小组,样样事都走在前头。不爬山的不知山高,不下海的不知水深。他们受过大苦,翻过身来也懂得今天的甜,就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32、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只看到有利的一面,看不到有 害的一面。或说:只见强盗吃肉,不见强盗受罪。反义说: 只见贼挨打,不见贼吃肉。贾平凹《废都》:“当市长倒这么 辛苦!咱是看见贼娃子挨打哩,却没看见贼娃子怎么吃 哩!”
33、 【人人有面,树树有皮】(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脸面,就像每一棵树都有树皮围裹一样。指人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面子,维护人格尊严。 也作人有脸,树有皮。 人人有脸,树树有皮。
34、 刚大年初三,爸爸可就扛着锄头下田了,我说:“爸呀!你怎么没年没月呢?快把锄头放下,我们打牌去。”爸说:“三天戏,五天年,过得多了人们烦。”唉,真拿爸爸没办法。(河南·内乡)
35、 【蚊子叮菩萨——认错人了】(歇)菩萨:这里指泥塑或木石雕刻成的佛像。指看错了人或找错J,对象。 也作蚊子叮菩萨——看错了人头。 蚊子叮菩萨——找错了对象。 蚊子咬菩萨——认错人啦。
36、 扁担窟窿插麦茬——对上眼了
37、 【绕圈子】(惯)1比喻说话不直截了当。2指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出不来。 也作绕脖子。 绕弯子。
38、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释义:比喻白费力气。例句:万一萧何壮大起来自立为王,那汉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费力气吗?因此,他老是牵肠挂肚地派人到关中去慰问萧何。
39、 【一扇篱笆——两面倒的货】(歇)一扇篱笆立不稳。比喻没有主见,左右摇摆的人。
40、 法场上的麻雀——胆子早吓大了
41、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释义:人面好认,人心难测。多指了解人的真实思想很不容易。例句: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2、 【 长流水不断线】稳步持续发展。《小说月报》( 1980,7): “留点后路,长流水不断线,万一哪个月出点事,没有完成任 务,仍然可以发奖。”
43、 【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终日忙碌。《文汇报》( 1987,5,29): “我们现在有不少厂长、经理都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这 样一来,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44、 【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谚)在大道旁边筑房舍,过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谋寡断,难以成事。
45、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谚)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指腊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46、 邹庄有个村干部腐化堕落,可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这次民主选举村委会,他被大家选掉了。大家拍手称快说:“墙倒必须众人推,鼓响还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47、 爸爸与一位干部的亲戚一起找工作,那人找到了,爸爸却没找到。爸爸悻悻地说:“交情有厚薄,砖头有缺角。”(江苏·扬州)
48、 【 你当十年官,我十年不偷牛】不让对方抓住把柄。何士 光《乡场上》:“你当你的官,你当十年官,我冯幺爸十年不 偷牛。做活路——国家这回是准的,我看你又把我咋个 办?”
49、 【本钱易寻,伙计难讨】(谚)伙计:商铺里的店员。指开店做生意,本钱容易筹措,但要找合适可靠的伙计却很难。
50、 【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51、 【订婚戒指】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 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次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当时的法国王储,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戒和麦士米尼的热烈追求,玛丽终于改变了初衷,与麦士米尼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种传统。西风东渐,我国小青年订婚也是必送戒指。
52、 【不信好人言,吃亏在眼前】(谚)好人:指正直、无私且有远见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会遭逢倒霉的事。
53、 【有错三扁担,无错扁担三】不管是非好坏,都给予惩罚。 《山呼海啸》:“从前你对我是恨铁不成钢,恨钢不成材,恨材 不成器,恨器不得力。有错三扁担,无错扁担三。”
54、 【说漂亮话】(惯)指说得好听,却没有行动。
55、 青蛙鼓肚子——气呼呼的
56、 勒着马儿不发弓——伺机而动
57、 【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歇)“马”字比“冯”字少两点。点:本指汉字的笔画“点”,转为量词,表示少量。指还有一些差距。
58、 【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
59、 【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为田中类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没出息,不成材。成语: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几时?”
60、 【一世破婚三世穷】(谚)指破坏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穷的报应。
61、 【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例不出来】见“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62、 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
63、 老鼠啃菜刀——磨牙
64、 一窠猴子——都姓孙;没有一个老实的
65、 【—锹挖不出井来】做事要有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类 似的:一斧子砍不倒大树。周立波《暴风骤雨》:“随便干啥, 都不能一下子就干好的。不是一撅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 挖,不能心急。”
66、 沙锅挑子掉到山沟里——个也不剩
67、 【背着抱着一般沉】形式不同,性质一样。李英儒《野火春 风斗古城》:“收也是抢,抢等于收,背着抱着一般重。” 大哥别说二哥双方情况差不多,不必互相指责。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大水说:‘嘿!看你,跟个泥菩萨似 的!’双喜说:‘大哥别说二哥,两个差不多!’说着都笑了起 来,嘻嘻哈哈的回村公所去了。”
68、 【水泼不进,针扎不透】释义:形容十分严密。“水泼不进”又作“水泼不透”。例句:老实说,魏家桥大队是他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独立王国——哈,你别介意,我可不是说你们那儿是“北京市委”。
69、 【卖后悔药】(惯)比喻事后懊悔。
70、 【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 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 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 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71、 看着电视里转播的拳击比赛,我觉得怪吓人的,便对妈妈说:“谁学那干啥,又费力又挨揍?”妈妈说:“牛吃荆棘图扎的,人吃辣椒图辣的,各有所好嘛!”(河南·伊川)
72、 【人穷当街卖艺,虎瘦拦路伤人】(谚)卖艺:旧时习武的人摆地摊使拳弄杖,讨钱谋生。指人到穷时会不顾体面,在街头卖艺,就像虎饿瘦时会冒险拦路伤人一样。
73、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谚)打人不可伤着人的脸面,骂人不可揭开人的短处。指即使和人发生纠纷,也要有所控制,不可触及对方的隐私,要给对方留面子。 也作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打人怕打脸,骂人怕揭短。 打人休打痛处,说人休说短处。
74、 【感冒】“感冒”也叫伤风,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它看似是个现代医学流行词,其实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隶属于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级制度和管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薄上登记。这个请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感风”是医学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的侵袭,造成身体不适。太学生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的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值夜班,这是个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以“感风”、“感冒”、“伤风”为由请假。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员们的青睐,是官员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辞。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75、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76、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谓培养人才需要很长时间。杨朔 《三千里江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个工程师岂是容 易的。”
77、 【纸糊的驴,大嗓门儿】纸糊的驴内空,嗓门自然就大。指 乱嚷嚷。浩然《艳阳天》:“你别纸糊的驴大嗓门儿乱喊乱 叫,到那儿,把他叫到门外边再说。”
78、 【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79、 【变色龙】“变色龙”比喻善变、随时伪装自己、逢迎投机、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实有其物,是蜥蜴类爬行小动物,躯干稍扁,皮面粗糙,四肢略长,行动缓慢,舌头长而灵活,常伏在暗处以舌捕食其他昆虫。它的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根据不同光线或环境,改变表皮颜色以保护自身安全。用“变色龙”这个比喻,源于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他创作的小说《变色龙》中,描写了一位态度变来变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例行巡查时,碰到被狗咬伤手指的首饰匠,警官大骂那只野狗,还决定要追查狗的主人,严惩不管教恶狗的家伙!有人说此狗像将军家的,警官立时变了脸,把被咬者骂了一顿。另一警察说将军家没有这种狗,警官又改了口气,再次痛骂恶狗。将军的厨师看了狗时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变色龙警官又改变了颜面……警官逢迎拍马的本性,使他表演了瞬间多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滑稽变色丑剧,寓意深刻,
80、 【肉骨头落了锅——啃定】(歇)啃:谐“肯”。指某事是确定无疑的。
81、 吃饭时,妈妈见我总是狼吞虎咽的,就教育我说:“吃得快,咽得慌,伤了口胃伤了肠。”(江苏·新沂)
82、 【开店容易守店难】(谚)指让店铺开业不难,从早到晚守着店铺支应顾客却不易。
83、 【水浅藏不住鱼】释义:比喻条件不好,无法躲藏。例句:我们这里就没有这个条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虽说也有点用,到底水浅藏不住鱼。
84、 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
85、 【马勺免不了碰锅沿】释义:借指人经常在一起,免不了会发生矛盾。例句:“都是一个单位的,马勺免不了碰锅沿,我看就别去找厂长啦,有问题找他坐下来谈谈,没有到不了底的事。”
86、 六月里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87、 【兵家胜负,自古无常】(谚)兵家:带兵打仗的军事家。指行军打仗,自古以来胜败没有定准。也泛指做事受挫折、遭失败总是在所难免。 也作胜败是兵家之常。 输赢胜败,兵家常事。
88、 【看着鱼儿下罩】释义:比喻看准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顿给崔骨碌:“听说张金龙常到你们这儿来,要是有机会,把这个铁杆汉奸—块儿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着鱼儿下罩,你瞧着办吧!”
89、 麻雀打鼓——跳(调)皮
90、 【乌金更比黄金贵】乌金,比喻墨,借指知识文化。谓知识 比财富重要。《北京日报》(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乌金更比黄金贵。指的是金钱再有价值,也没有知识 (墨)贵重。今天细细想来,此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1、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谚)指早餐要讲究营养、注重质量,午饭要吃饱一些,晚饭少吃为好。
92、 【一正压百邪】正气压倒邪气,好人威慑坏人。姚雪垠《李 自成》:“有你在此,一正压百邪,事情好办。” 只要自己拿得正,哪管和尚尼姑共板凳自己正派,不会受 诱惑,不会发生不正当的行为。《艾芜短篇小说选》:“只要 你自己拿得正,哪管他和尚尼姑共板凳。我相信,你不看他 们,他们还白做那些鬼样子做什么?”
93、 独臂做饺子———手包办
94、 【久病床前没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95、 【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96、 【宁帮一文钱,不让一条路】可以资助,但不能让人抢了自 己的饭碗。类似的:宁送一段布,不送一条路。“宁……不 ……”为俗语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北京短 篇小说选》:“从前同行是冤家.讲的是‘宁帮一文钱,不让一 条路。”’
97、 【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欢乐,有人忧愁。南宋民歌:“月 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 零在外头!”
98、 妈妈问爸爸是怎样感冒的,爸爸说:“下午背了两筐萝卜,到学校门口把外衣脱了。”妈妈说:“你真是,拿不轻,驮不重,推车担筐不能用。”(河南·博爱)
99、 【有的说,没的道】(惯)有根据的说,没有根据的也出去说。指人不负责任,喜欢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