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佛语禅心软文素材大全,网站SEO推广必备!

1、 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2、 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应该想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

3、 无相,是“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也就是在用身体接触、用心灵感知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同时就已经知道生命无常、我法皆空,一切都是暂时的假像,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4、 当一个人知道迷惑的时候,并不可悲,当一个人不知道迷惑的时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面孔,这样才能超然物外,寻求真我。

5、 【6类口头禅暴露心理】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对方误解,性格急躁2.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为人冷静3.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4.可能大概是吧:谨慎的人多用,隐藏真心5.但是不过:任性,喜欢左右逢源的人常用6.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紧张怕出错的常用。

6、 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清天。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7、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8、 原本你不喜欢的人,换 个角度来欣赏他说不定反而顺眼多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山几度变黄 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如果我们的眼 里有尘沙,这世界就会变色、变小,就看不清真相了;如果我们心中清净无 事,即使睡在一张床上,也会感觉到世界的宽广无边。

9、  我的眼睛对风沙特别敏感,如果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沙尘,我活着肯定毫 无快乐而言。

10、 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11、 【佛学经典语录】佛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庆。——《无量寿经》

12、 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佛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3、 念佛三平常:平常人,平常心,平常道。佛很平常,凡夫很“伟大”。佛眼中只有平常,而凡夫拣东拣西,不老实的心总是期待着“伟大”。

14、 心即茶,茶即心。一盏清茶,折射世间万象。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于红尘之中,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于人生,浮生若茶,初品无味,再尝则苦,苦极回甜。其实,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凉。

15、 对因果报应的难以捉摸性,佛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而作业,或作善业,或作恶业,这是福报、罪报的基本依据。但是,“业”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的差别,使报应的过程变得相当复杂,即使智者也不能一目了然。

16、  细雨敲亮枝头,鸟鸣婉转清澈,微风吹散暑热,晨光点燃心 境。在这样的时刻张开怀抱,拥入胸襟的都是清新;在这样的时刻深 度呼吸,沁人心脾的都是愉悦,在这样的时刻拔锚起航,挂满风帆的 都是信念。朋友,无论什么样的早晨,都全新而美丽;无论什么样的 早晨.都不失希望,不缺激情。

17、 【天天禅语】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18、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不思议。——永嘉大师

19、 自性自度,苦海需要你自己趟过,才能成佛,如果你还在等着别人来度你,那就永远也得不到解脱。一个人只有自己来承担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20、 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

21、 【什么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符合天道的成功得到的回报是对生命真谛感悟得到的快乐。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就是得到钱、权、利,那么这种成功的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的对立面可能是凶、灾、苦。因为成功是德的成功。

22、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23、 曰:“如何是妙玄无私句?”师日:“宝殿无人不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大阳警玄禅师》

24、  大凡既具备善读书、肯吃苦的秉性,又有一身闯劲并极为自信的人,多 不安分。

25、 弟子:“做人做事要怎样才能圆融?”师言:“圆就是圆满,待人处世要用圆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为尖的会伤害到人,同时也会扎到别人的心。”——证严法师

26、 贪欲永尽,瞋恚永除,愚痴永尽,一切烦恼尽,是名涅槃。《杂阿含经》卷一,第18经

27、 工作繁忙,生活压力日增,忽遇闲静便以为解脱之境,静缘了罢,直面 红尘中事,心又热躁。静闹皆是缘,谁在应缘?谁在感受缘生缘灭而随 之轮转?

28、  父母无论怎么批评你,你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最优秀的。因 为希望你更优秀,所以批评可能会多一些,有时候,批评的话甚至很 难听。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总是在不断提高,即使你已经很优秀了,在 他们看来,你还应该更优秀。请不要因为父母的批评而气馁,你要体 谅他们,他们的批评往往不一定正确。

29、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太多的奢求,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怀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30、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名虽有二,体本不殊。但定而不慧,随即昏沉;慧而不定,随即散乱。——《禅宗直指》

31、 绝境逢生,不将这颗整日随万境流转的心置之于死地,本来面目就难以 显现,以妄心处事,正如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时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障碍了自身佛性。妄心,生死流转,没 有直面的勇气,就没有一刀两断的可能。债主随时都会上门,与其躲一 辈子,还是面对吧。

32、 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33、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34、 不管我们所用的法门是禅思、诵经或念佛,只要动的念头是为了能利益一切众生,那怕仅是诵一部经或念一句佛号,所造的功德就是像所关心的众生的数量那样大。假定这种随时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态能够维持,那么就连穿衣、吃饭等行为,都不会造恶业,因为它的基础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

35、 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36、 在人生历程中,经验、学识、专业是我们得以谋生的手段与工具,是我 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但正是因为它们的这种特性,有时它们也会让人自我 设限,扼杀了人的思考潜能。

37、 “安贫乐道”的“道”其实是一个人的信仰、理念,具体说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因此,乐道,乃是快乐地实践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人穷志不穷,这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38、 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39、 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和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40、 当以慈心养育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者,常当愍念,随其所食,令得稣息。《佛说阿难四事经》

41、 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

42、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金钱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重要千万倍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43、 作为凡夫的我们,虽然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止过,一直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繁忙奔波,然而很可惜,一点也没有往觉悟的方向发展,反而更加陷于迷乱的轮回苦海之中。这就好比广阔的河流并没有休止,但它从来没有往雪山的方向上流,而是距离大海越来越近一般。

44、 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45、 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46、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47、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永嘉证道歌》

48、 悲苦从来都无法逃避,多苦少乐是生命的必然。因此,我们要懂得离苦的智慧,享受苦中作乐的坦然,以及化苦为乐的超然。

4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惜福懂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50、 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以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51、  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 去爱这个世界,世界便充满爱。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内心留一角赤子的 纯真,那么人世间或许就不会这样浑浊、肮脏、动荡和绝望。

52、 不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生命原本就是不圆满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苛求生活,也不会苛求他人。

53、 一个人倘若一味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一个道场(佛教术语,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若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54、 因为有痴,不能洞悉宇宙自然的真相,不能认清人生幸福的真谛,难免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到头来头脑中必然装满偏见执念。

55、 【天天禅语】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是: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56、 知足常乐,内心平静,胸怀豁达,气如百川。就会体验到一种真爱,一种平凡,一种幸福,一种感觉,一份禅意。让生命如诗如画,清纯如珠,内涵丰盈,浓郁芳香。

57、 原谅别人,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有摩擦有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退一步天地宽,不妨试着置之一笑,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原谅别人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高远的宽阔的胸怀,吃亏并不代表软弱可欺,因为原谅远远比报复好!

58、  花若要结果实,就得舍去美丽的花瓣;女人要成为贤妻良母,就要舍 弃任性骄傲的女儿性情;小孩要独立成长,就得离开曾经依赖的父母,这 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一个舍弃、放下的过程,才能真 正地成熟起来。

59、  人们对学历的理解过于狭窄,以为在某个教育机构拿到某个 层次的毕业证书才叫学历,殊不知,只要一个人养成不断学习的习 惯,他的学习过程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学历”。

60、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所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61、 念佛的正品是往生;惭愧、忏悔、感恩、法喜都是念佛的副产品。正品是必然会有的,自然就有的,即使不知不觉,也必定不虚;副产品则时有时无,可有可无,或有或无。

62、 【清雅基地】【禅理即心理】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63、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也不必苦口。在入际交往中,要学会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64、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65、  多数时候,我们非常懵懂,看似明白,原本痴愚,并不十分 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什么样的求索于自己有实际的意义, 什么样的追寻其实不过梦幻。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又总是时时感到某种空缺需要填补。我们忙碌,却常懒散;我们赶 路,往往南辕北辙。人生就这般左右为难。

66、 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67、 不随于心,能为心师,以心师故则能得为一切法师。若能于心得自在者,则于诸法而得自在。《大乘宝云经》卷五

68、 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华严经》卷七十三,入法界品

69、 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佛陀的格言》

70、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71、 时时保持快乐的心境,把快乐的气氛散布给四周的人,此即“慈”;众生有苦难能及时为其拔除,此即“悲”。

72、 人生生活的禅法,是一种理解、友好、希望、乐观,它首先不是内心与世界的一种生疏,也不是恍惚。

73、 多数人为了追求名利,往往对人都不坦诚,谄曲逢迎、处处巴结;人若不能坦诚相待,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想去除这些痛苦,就必须把得失心转为诚实心,坦然地取诸社会并用诸社会——从社会取得有意义的钱财,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荡荡,不是更快乐而自在吗?

74、 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

75、 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

76、 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77、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好好善待自己,那这个人当真是无药可救了。

78、  淡泊是理性的成熟,也是最具体的满足;它是积极的乐天知命,而非 消极的听天由命;它是人世的适情致性,而非出世的斩情灭性;非宁静无 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淡泊,才 是对人性的透彻了解,才是对世情的深刻领悟。

79、 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80、 真正的痛苦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清朗。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心灵,更是那份在经历风雨坎坷磨砺后的坚强。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81、 【禅意人生】交有道之人,绝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戒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8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寻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生平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83、 人心,远近相安,时光,浓淡相宜。有些风景要远观,才能美好;有些人情要淡然,才会久远,人生平淡更持久,留白方能生远,莲养心中,随遇而安,生命的最美不过是懂得的距离。

84、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书》

85、 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86、 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治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证严法师

87、 参禅以悟为究竟,若要体会开悟之无限风光,须向日常为人处事中久久 厮磨,且将习以为常之我执法执转为陌路,方有新途可涉足,此为觉悟 之路吗?莫管。且于此路上阔步而行,虽尘沙飞扬,看我往来自由。

88、 毅力: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直到成功为止。

89、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90、 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91、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世间善事没有一项“做不成”,也没有一个人“无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那滴水已和缸中的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是别人的。

92、 天上太阳再灿烂,阳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种子,也不可能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一般。我们应当从孝顺父母、提升道德修养、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做起,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庇护,才能获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93、 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94、 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95、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

96、 凡于众生有利、于法门有利者,皆当为之。凡于众生不利、于法门不利者,皆不当为。一切条规,以此为则,自能通融。

97、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98、 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99、 法教布施:法教布施并不只是弘扬佛法,而且能遣除闻法者的无明。为遣除无明而讲法,才是真正的法教布施。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闻法者心中树立正知正见,并启迪修证的大智慧。修证的智慧,是所有智慧当中最殊胜的智慧。冈波巴大师说:“由修证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闻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胜。”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