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旅游流行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念佛成佛,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勉强造作。

2、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看上去“财大气粗”,实质上应该反过来讲,“气粗则财大”!一个人气场的能量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指数,决定他能走多远。这和物理学的原理一样:磁性的大小决定吸引铁块的大小!

3、 【天天禅语】勇于承担的人,会将压力转为使命,则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欢喜。

4、 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一《盘山宝积禅师》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盘山宝积禅师》

5、 平常心是道。凡事不要钻牛角尖,否则对经典、事物都不可理解;还有得道、省悟明了,也不能自以为懂了,而沾沾自喜,不求甚解,这也是错用心;穿衣吃饭,一来一往,既有哲理,也是平常事,没有什么奥妙,不辩证地理解事物,就要错用了心。一错用了心,就要走到邪道上去,九头牛就难拉回来了。

6、 镇定是一门大功夫,是成为大人物的基本素养。儒家修止、定、静、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镇定功夫。拥有这门功夫的人,“气场”很强,往往让人一见而生敬意,进而产生信赖感。

7、 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诚之心,应当念诵百字明咒来忏悔业障;学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离之心,应当观修四共加行来断除贪欲;认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应当修持自他交换来降伏自私;禅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见,应当持诵心经和金刚经,并实修大手印的殊胜智慧来摧毁无明执著。

8、 一切诸佛所开演,无量方便皆随悟,设诸如来所不说,亦能解了勤修习。《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9、 一花一世界,一尘一禅悟。拂拭,是对物的净化,但光阴之尘,不久又会蒙蔽原有的光华。尘,也是生活的真实。朝花夕拾是怀旧,昔尘今拂是迎新,怀旧看到生命中曾有的自我,迎新是面对未知的岁月。任那些尘轻轻扑面,见尘如见雪,祛烦但不忘忧,心生自在。

10、 永远是那个烟火凡尘的俗女人,没有蕙质兰心,所以不敢讲禅意。没有高远志向,所以不敢说淡泊。总觉得淡泊与我无缘,到底什么是淡泊,是不是要得到以后不去看重,比如名,比如利,而这些统统与我无缘。由始至终自己只是小女人而已,摆正自己的位置,只安心做自己的事,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好。

11、  行走在雨中,不要总在意脚下的泥泞,如果心中有一条洒满 阳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会犹豫而沉重。

12、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日:“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大龙智洪祥禅师》

13、 做人行事当论是非,不论利害。肯于舍己为人的人,为正义、为真理,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服务大众、造福人类,这样的人才堪称品德高尚。

14、 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并不是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15、 (三)僧宝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大悲心陀罗尼经》卷一

16、 苹果、花生之类的很好吃,很有营养,那是对人来说的。佛菩萨并用不着。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样,只对人有益,净土佛菩萨用不上,还是留在人间好好享用吧。

17、 凡圣情尽,体露其常,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故日用心难。——《紫柏尊者别集》

18、 一般人都是真理知识化,喜求知解,停留在概念里。所以达摩祖师西来,传法的模式,就是法(真理)的人格化,除了法,没有我,而法也是本无之法。——耕云先生

19、 若是克制了自身瞋怒,就是消灭了一切敌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0、  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质不高 .的人说话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 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动手了。

21、 佛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要互相违逆伤害。

22、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四十二章经》

23、  《菜根谭》中说:“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 网天罗。”“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 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人生旅途,坎坷丛生,不要误入歧途。内心 光明,行为正大,是成就大事、行之久远的正确途径。

24、 【禅悟人生】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不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舍不得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25、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26、 入了功名富贵的牢笼,自然与快乐的境界失之交臂。岂不知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皆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回看清贫之士脸上安祥的微笑,方知放下与随缘的妙处。

27、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28、  离别,永远是那么的伤断人肠。一个年轻女子,在丈夫出国后的一段 时间里,她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不能自拔,甚至想到了死。她心里知 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她整日郁郁寡欢,无精打采。邻居们同她打招 呼,她总是爱理不理,一时间,邻居们对她糟糕透顶的脾气不予理解,一 个个只好敬而远之。

29、 有举世不知而我独知之识见,始能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始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之胸襟。(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30、 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法师)

31、 要众生都有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32、 当我们与人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幸福时,我们的身体也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久而久之,我们身上的场态也会发生变化,正面的能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33、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明)憨山《劝世文》

34、 汝等苾刍由二行相,应当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应善作意;善作意已,应善观察;善观察已,应善安住;善安住已,应同地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应同水界、火界、风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本事经》卷五

35、 一个人自身所做的行动、嘴里所说的话语、意识所想的事情,叫做三种 业力,这些业力,是造成宇宙间一切万物的因。这就好像一粒植物的种子一 样,空气、水分、温度、阳光等,是帮助种子萌发生长的天然条件,这叫做 缘。因缘会合,万物就发生了。

36、 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佛陀的格言》

37、  古人云: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 悔字。”

38、 犹如火上草愈多,则彼火力愈炽盛。如是菩萨惑愈多,则彼慧火愈增盛。《慧海请问经》

39、 0.男人爱你的时候总会觉得你笨,处处要他担心;反之,他不爱你的时候,会觉得你聪明伶俐,不劳任何人操心……心中有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有爱?爱,就是懂了也要装作不懂,让男人我见犹怜,不娶了你就不放心。

40、 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41、 任何人念佛,阿弥陀佛都在他的心中盖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验收合格,准予往生”,永不褪色,永远有效。

42、 不要走叉路、抄捷径。因为所选择的小路可能是条死巷、走不通,终究还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绕了许多路。

43、 年轻人常常沉迷于爱情,却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是自私,而是奉献;爱不是染污,而是清净;爱不是狭隘,而是包容;爱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就会幸福;有了真正的爱,家庭就会与睦;有了真正的爱,人生就会美满;有了真正的爱,前途就会光明。

44、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如是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是说,东西没有好坏,但人占有的太多,利欲心就会作怪,让人舍不得放弃。生活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不是由于得到太少,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人们往往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

45、 【用智慧和赞美的眼看世界】 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 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双眼。

46、 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协,除了懂得美丽的谎言,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应该以何种方式爱对方。

47、 【佛心禅语】 人人都会犯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宽恕别人的错误,给别人 一次机会,有时能免得事态恶性发展,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灵魂。

48、 幽默并不是一种智力的素质。相反,幽默超越于理性与逻辑之上,它甚至还调侃了理性思维。其实,幽默就是一种禅。

49、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布袋和尚

50、 然不达无修无证之体,不名真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亦不名真信。(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五

51、 生活总爱和我们开玩笑,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我们苦苦寻觅时,常常难窥其径,但就在我们悲伤、失望,准备放弃时,它们往往就会接踵而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全力以赴,抓住机缘,超越自己。

52、  给我风我就是雨,欣赏这种自信;你是奔驰我就是制动,支 持这种冷静。缺乏冷静的自信会暴雨成灾,没有自信的制动不过是 一辆抛锚的车。自信和冷静是生命的双翼,配合得越协调,人生飞 得越高。

53、  在当今社会,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依 赖父母、依赖亲戚、依赖贵人帮忙,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这是 一种坏习惯,不但容易让人产生惰性,而且还会丧失原有的本能和习性, 只有重视自我力量的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54、 很多人在陷入困难的泥淖时,往往会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往 往会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不要一直想着如何 解决问题,试着想想,能不能凭借这个问题走出去呢?

55、 【禅语感悟】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知足,即使你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也 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这样,幸福从来都不会跟你所拥有的 财富成正比,幸福只会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间蔓延。

56、 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总是把钱看得很重。在这世上,金钱不是人类的唯 一嘛。人,一生也不能只有钱。如果说,一个人整天追求金钱,对其他任何 事情都不关心,其实,这个人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了。

57、 【禅语悟道】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

58、 如何顿悟自心,不从人得者,未心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闲关险阻,依稀仿佛如梦中事然。——《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59、  希望有可见度,我们宁愿相信天上某个闪烁的星星就是自 己;希望灵魂不灭,我们内心深处笃信生命的轮回。现实和虚妄仅仅 隔着一层纸。

60、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佛告诉我们要容忍、宽容、柔和,用容 忍解决生活中的人际矛盾。

61、 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古印度)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62、 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菇刍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思惟时,惊怖违犯。《大乘宝雨经》卷三

63、 高调的人生,低调地行事。学会何时高调和低调,就是一个不断学会超 越自己、超越执着的过程,我们愈能把握自己,我们就愈净化自己,使自己 愈趋向光明的升华。

64、 在为人处世方面,能避免伤害别人而不违反道义的话,就要尽量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65、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卷上

66、 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

67、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68、  佛说:“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意思是做人、做事都要把握重 心,实实在在,要除去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花自飘零水自流,倘若是 心中存了自然的法则,多一些“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豁达,生活就会平静 怡然。

69、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

70、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犹如孝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之若己。《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71、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72、 年轻时谁不曾渴望过天崩地裂的爱情?可是当浪漫的爱情一旦被牵扯进现实的围城,那一切梦幻与激情都好似被一盆冰水当头淋下,现实是血淋淋的,曾经的海誓山盟突然变得那么不真实,曾经的一切都好似海市蜃楼般,虚无缥渺,可望而不可及。

73、  忏悔得美 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 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74、 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75、 有情并不是罪过,对于凡俗的常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人们如果面对各种各样的情感时不知克制,不知拣择,而是奢求更多,就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果能在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之后便适可而止,就不至于迷失方向,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76、 御下之法,恩不可过,过则骄矣;威不可严,严则怨矣。欲恩而不骄,威而不怨,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于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故恩虽厚而人无所骄,威虽严而人无所怨。功或不足称,而赏之已厚;罪或不足责,而罚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骄怨矣。(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77、 在大地震的灾难中,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如果人类的自我也没有那么大,私心没有那么重的话,当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像蚂蚁一样能够幸存,也像蝴蝶一样不会受伤。

78、 修行就是一种忙碌。要忙出成果,忙出价值,就要如禅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为自己寻一个龙潭虎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来做事,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79、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那么财富究竟为何物?在佛家看来,财富就是资粮(佛教术语,喻指成佛路上所需要的特质资助和精神修行)。一个人拥有的衣食住行,名和利,以及自由自在的心灵,都是财富。

80、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81、 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干世界满中珍宝。《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82、 如人少资粮,涉远遭苦难,不修功德者,必经恶道苦。如人丰资粮,安乐以远游,修德淳厚者,善趣常受乐。《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3经

83、 如果于事无补,如果不能够改变男人,那么,女人应该算好这笔账,别让自己无意的口头禅变成有意的伤心话。

84、  和星月一样眷恋夜色,和太阳一样习惯早起,我的小宇宙和 大宇宙节律同调。对话夜晚的精灵,思想在时间的深处游走,生命的 宽度得以拓展;拥抱希望的朝霞,精神在无垠的苍穹飞扬,生命的热 度得以提升。我珍惜这只有一次的人生,愿意用短暂的一生融入永恒 的宇宙。

85、 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无住而住,常住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念无求,求本无念。——《荷泽大师显宗记》

86、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87、 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人存活于世间,应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自然真实,怡然自得,就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88、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89、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和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和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90、 在一般人看来,追求名誉和官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岂不知没有名声和官职的人生是真正实在的。别人给名声也不要,做到“心如大海无边际”,没有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是怎样的洒脱和旷达啊!

91、 【天天禅语】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92、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

93、 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观自性,相信自己与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发挥真如本性。

94、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丁夫,常一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大慧禅师)

95、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会被捧在掌心。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应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东西,而要以智慧心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

96、 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好的东西不一定非得属于你,该是你的终究会来,不是你的再强求也得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纷繁尘世,谁又可以活得真正简单。只能借着一丝禅意,脱得片刻的逃离。简单,真好。

97、 景色乍晴,物情舒泰。举步也干身弥勒,动用也随处释迦,文殊、普贤总在这里。——《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98、  当信任成为一个社会的稀缺资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内在的 秩序实际已经错乱。信任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精神分裂症,如不及 早疗治,后果不堪设想。

99、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愧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佛遗教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