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广文案佛语禅心,越看越入迷!

1、 人的高贵并不是由身份地位简单标识的,一个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的人,哪怕贵为国王,也会被人瞧不起;反之,一个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的人,无论地位多么低贱,都让人不敢轻视。

2、 说法时,文相连属,义无舛谬,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次第建立无边行门,令诸众生断一切疑。《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人大海,渐渐至深。《虚空藏菩萨经》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生而相随,死而相伴,不能抛却。自性是天生的,与慧根相连,而思维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但人的慧根生来受限,越是长大越容易被思维牵绊,而障碍了自性;自性受阻,则妄念作祟,自性的圆满和清净被尘世沾染,缘生缘灭,却无法悟到“空”的境界。

4、 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自己得到的是“恨”,而“铁”可能变成“废铁”,“净水”可能变成“脏水”。

5、 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则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要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中长无明草。

6、 人人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会的警察,共同来维持秩序。(当代)星云《如何建设人间净土》

7、 我想女人不应该怪男人脸涎心花,不入正人君人之流。须知美不可抵挡,是挡不住的诱惑。非礼勿视,不是读圣贤书就行。至美逼面而来,足以招摄人的魂魄。除非他颇具禅学修为,心力玄深,己达空空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然后美色伴左右而目不瞬。

8、 一个人要过得很开心,首先需要具备的态度就是要有不断超越的心,不 断地超越你原来的自我。当然,心打开以后每一天的生活还是会面临同样的 问题,所以欢喜过生活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有承担的心,承担的心就是活在 眼前和当下的心。

9、 饮食男女、声色货利,非能障道也,障道者唯此妄心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10、  某小户人家和一大家族毗邻,小户人家屋窄田瘦,大家族房 多田肥。诗书传家的大家族品高德勋,历来安守本分,小户人家则总 怀小家心态,对大家族既羡又妒且恨,并常常挑衅,欲侵其屋占其 田。大家族却一忍再忍,甚而以德报怨。一日大家族内起纷争,小户 家乘虚而入,虽被棒出,而贼心不死。

11、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 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 不知道而已。

12、 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13、 恍然间,闲云高飞,繁华散尽。唯有古刹之外,清风摇曳,我依然如故,禅茶依然如故,菊影依然如故,经卷依然如故,暗香依然如故。

14、  成功皆有理由,失败均有原因。人生总是面临成功失败的交 替,无论何种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承受。

15、 心灵的统一、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16、 一切诸法不可得故,非方不离方,随所至处,即处自灭。《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二

17、 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

18、 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祥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耕云先生

19、  一个人一旦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 才智和创造力也会无法正常发挥。狮子再威猛,一旦被关在笼子里力量就 会无法体现。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消除自卑才能成就大事。

20、 夜,静谧,若一方易水砚,晕染满目霜华。掬几滴云之泪,撷几片梦的落花,徐徐研来,渐起心香。调就半池胭脂墨,轻展一纸月白素笺,凝眸间,一幅云水禅心已陶然入画。

21、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22、  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 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只有先 尽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23、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所以,你不 但非得接受平淡,还得为了天天拥有平淡而心存感激。因为使平淡消失 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测风云”。事实上,你并未体悟到平淡的真味。

24、 即心即佛,不必外求,只需明了此心。若妄自菲薄,不信此心不明此心, 即是犯有杀佛之罪障。杀佛的是谁?成佛的是谁?当下参究的又是谁? 在谁字上,种种语路皆是歧途。什么是无?且将这一句话咬住不放,你 就能稳坐含元殿。

25、 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与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与忏悔。

26、 从前有一个乞丐,躺在王宫附近的一个路边。他缺乏爱心,常心存恶意。很久以来,他一直期盼着王宫里的国王尽快死掉,希望自己当上国王,并拥有宫殿的一切财宝与美色。这乞丐由于业力的感召与恶意报应,被一辆马车压死在路上,并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就是《法句经》中“如车马随行”的故事。

27、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卷上

28、 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29、 因为诱惑而迷失了自己的人,说到底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定,或者只贪恋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目标。

30、 【禅修小故事】曾有人向往寺院的禅者生活,想到寺院享受一段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生活。禅师告诉他:【你的呼吸便是梵唱,你的脉动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庄严庙宇,两耳便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自身就是道场,只要熄灭妄缘、放下杂念,哪里不是清净呢。

31、 人站直之前,一定要学会隐忍趴下。伸张不一定就是正义,有时只是哗众取宠,同样,反抗也不代表勇敢,懦弱到极致,有时也会貌似站直地“暴跳如雷”。绚烂之后才能安于平淡,真正趴下才能勇敢站起。

32、 妻子侍奉丈夫,有五件事情需要注意:一是丈夫归家,应当起身开门问候、以礼相待;二是丈夫出门在外,应当清洁家居环境、煮好饭茶等待丈夫回家;三是不能对其他男人起淫心,挨丈夫骂时不要回骂和变脸变色;四是听从丈夫劝诫,所有家财不得私自藏匿;五是丈夫睡觉后,料理好家务方才睡觉。

33、 有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相貌极英俊的僧人。他拒绝了她的爱,但她仍不改痴心。他就问:“你究竟爱我什么呢?”她说:“我爱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给她。富家女大骇,同时大悟,于是洗净铅华出家了,随青年僧人一起修习佛道。

34、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源的好机缘,不管是人与事……——证严法师

35、 【宽容赞美好运来】 多宽容别人,多赞美别人,会给我们带来好运,也会换来真诚和友 谊。

36、  我喜欢这样的人生状态:在孤独中冥思,在喧闹中获证,如 此循环往复,修身、净心、炼性。出乎平凡,人乎修远,与高山比德 行,与大海赛胸襟,与天空竞博爱。短暂的一生,因为这样的状态难 得,所以我要清平,所以我必须做行者。

37、  若在雨中,谁是那把撑开的伞;若在风中,谁是那堵宽厚的 墙?有些人在寻找,眼含热泪;有些人在等待,精神寂寞;有些人已 拥有,寻找、等待、拥有,是爱的历程,也是人生的历程,都需要强 大的心灵支撑。

38、 人心的欲念,好比被太阳照射的沙漠一样——干燥饥渴;而佛法恰似甘露法水,时时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田。

39、 想要正确地驾驭自己的心,就要达到心的自由境界。与其说心像是墙壁,不如说仿若仓库更加贴切。

40、 “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41、 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42、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慈悲;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慈悲。心怀慈悲的人,必定受人尊敬;心存慈悲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43、 【天天禅语】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找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找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

44、 但仔细推敲,其间却包含着很深的哲理:如果用这类口头禅来勉励人们不要 拘泥于身边琐事,即不拘小节,则自有其道理;但如不加节制,以为一切带 “小”字的东西都不屑一顾,不值一谈,那显然就太不适宜了。

45、 杜宰相“听到”的是老鸦叫声,而无住“听到”的是内心的感悟。这种内听,是一种精神的高度专注,是一种排除了外界干扰的静心内省。用宁静的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大地众生声。

46、 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能够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47、 也许寿命不到一个月的小蘑菇不理解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生于夏死于秋的蝉不知道一年中有春天和冬天。但是,那些即使只活几秒钟也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的生命,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滋味,因为它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之路。

48、 人们喜欢向外追求幸福,这样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纵即逝,因为外在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

49、 若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之实际。心实际亦不可得,故日极无自性心生也。(唐)一行《大日经义释》卷二

50、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一切惹人烦恼的事,以一种低姿态与那些惹你烦恼的人擦身而过,抬手相让只为求一份简单,不要沉迷于那些繁杂的小事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来的方向。

51、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潜质,并且为众生指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经历若干年代后,众生皆可作佛,世界将变成一个没有烦恼痛苦的佛世界。

52、 【佛心禅语】 要让口舌上没有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慢说,在说话之前考虑一番, 不要让往日的习惯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53、 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的魅力。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颗纯善之心,真诚待人。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常微笑;不贪心,懂知足!

54、 亦、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现。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志公和尚大乘赞》

55、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56、 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57、 我们都是“发光体”,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58、 古人教导我们:“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论是佛道修行,还是世俗生活,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其秘诀在于能够坚持到底。

59、 有人要向我请法——弥陀大法,我说:“弥陀之法不用请,如同空气,充塞一切处,没有听说请空气的。当下当处呼吸自在,也当下当处念佛自在。”

60、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与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与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找求幸福与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61、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与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62、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温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财产的富裕,家族的高贵与社会的地位,而在于奉献爱心,相互包容与彼此关怀。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63、  一个渴望自己真正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就会从失败中找出 原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再打翻牛奶,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64、 立身行己之道,志欲刚,气欲柔。志不刚不足成千古品格,气不柔不足陶多生习气。(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65、 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66、 小善也可渐积为大善。如果心怀善意,言行谨慎、友善、礼貌,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带来一件件好事。好事日益积累,也会从量变到质变,带来数不清的福缘。

67、 人活一世,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如此方能禅悟生命的智慧。别以为世界很强悍,只要你不懈地去改变,总会在阴霾密布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

68、 【最有禅意的句子】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难”字;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努力克服。

69、 (五)正归依或多自归,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祀求福。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如有自归,佛、法、圣众,道德四谛,必见正慧。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70、 【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71、 以有空义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72、 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满了善意,幸福就不会远去,快乐的天使就会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73、  诽谤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忍耐的寻常事,无论是夸大事实类的诽谤,还 是无中生有类的诽谤,它们都让人难以忍受。面对诽谤,我们要淡然处 之,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也要相信众人的判断力。对于诋毁名誉的谣 言,不必愤怒,也不要畏惧,要巧妙地用事实说话。记住,唯一能否定你 的人,只有你自己。

74、 每个人命运的幸与不幸,是由自己的思维决定的。一个只关注外部事物而不注意提升自我的人,常常会盲目地迷失自己。如果能把自己这支“箭”打造得无比锋利、坚韧,能够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那么,无论背的是利箭还是断箭将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75、 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76、  人还是喜欢戴高帽子的多一些,可以不屑为他人戴高帽,但也别轻易摘 人家的高帽。

77、 自己的行为就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以身作则者的行为必须是内心的自然 外现而非故意。这第二点最是其中本质!

78、 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因为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人心。人贵在大气,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79、 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看不见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风险来到身边就无法躲避。看问题全面些,就能适当规避风险。

80、 【禅悟人生】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81、 问:“何以人死而佛性不灭?”答:“贵居士所言之人,肉身之形也,犹如人家电灯之泡,日光灯之筒,佛性如电厂电力也。试问人家灯泡及灯筒坏后电厂之电力灭乎?”——李炳南居士

82、 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与,非与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83、 【名利皆是身外物,富贵浮云难久长】1.世事无常难周全,以平常心做人。2.健康知足是最大的财富。3.贪心是取祸之道。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安是最大的财富。

84、  《毗尼母经》上说:“卑己敬人。”古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 而有礼。”圣人的伟大,在于他的平等心。与人交往,只有相互平等,才 会有真正的彼此尊重。尊敬别人能换来别人的尊敬,互相尊敬能互相受 益,主动示善最为珍贵。

85、 什么是“我”?四念处中以对身、受、心、法的四种观想来摆脱对净、乐、常、我这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著。人常常认为我以己身体疼痛、我以己受觉苦乐、我以己心悟他心,所以身受心通通都是我。然而,只要换一个时空,一切却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秒的我早已不是上一秒的我。

86、 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为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楞严经》卷二

87、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88、 追随好人学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怎样经营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佛日: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89、 如果你非要将友情提纯致崇高,非要将亲情提纯成挚爱,非要将爱情提纯至完美,那么,你苦心所求的结果,最终也只是一个无法达到目的的结果,反而把自己推上人生的苦旅。

9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是你的迟早会是你的,没有必要为它而烦恼;不是你的永远都不属于你,为它烦恼又有何用呢?

91、 【圣严法师禅语】1、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2、希望人际关系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3、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学会原谅与容忍。4、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92、 在人生的跑道上,今天不成功,就比别人落后许多,要想追上他人,后天需付出百倍的努力。何况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对许多人来说,今天不能成功就意味着永远不能成功,因为青春和机遇不能再来。所以,要抱着及时成功的信念去行动,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93、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不可以学;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一星云大师

94、 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95、 一个人只要选对了路,下定了成功的决心,“精进不止”,终能成功。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始终保持至诚之心,永不动摇,才能心想事成。

96、 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终极微末的一个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正伟大高超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平淡些,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97、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一函遍覆》

98、 那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的拥有的东西。其实做人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因此只要自己内心充实就行了。

99、  但她又往往是个泄密者,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才是“真实”。譬如一 条骂人的微博,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微博本身所呈现的东西。实际上它 传递的信息很多:写微博者的生活境遇,内心纠结,潜意识,还有即 时的思考、欲望、隐秘和期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