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心的句子,值得反复品读!

1、 不自弃则志刚,不自暴则气柔。志刚则本立道生,气柔则深造自得。志刚可上求佛道,气柔可下化众生。志刚可荷负众生,气柔可承事诸佛。——《法语二》

2、 受人批评,等于上了一课。应该认真听、仔细做,谨言慎行,去除我慢心,无我执、无我相,修心养性,端正自己的行为。

3、 我们要行无相布施,不要执着于有相布施;布施功德的大小,并不是从 形式上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布施愿心之大小决定的。

4、 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5、 未人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

6、 不认识字的人、口舌不灵便的人、懒惰的人之所以念不好佛,是因为他们只盯着结果,而不愿花费心思做好眼前的事。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只要肯用心,人人都能念好佛。做事情也是如此,只要静下心来努力去做,没有做不到的。

7、 分别迷惑相,是名依他起;相中所有名,是则为妄计;诸缘法和合,分别于名相,此等皆不生,是则圆成实。《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8、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家人、朋友,感恩那些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给 予自己帮助的人。我们应当常念他人滴水之恩,对善行报以善行,去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愿我们能生活在知恩报恩的世界里,在感恩的氛围中走向 和谐。

9、 【什么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符合天道的成功得到的回报是对生命真谛感悟得到的快乐。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就是得到钱、权、利,那么这种成功的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的对立面可能是凶、灾、苦。因为成功是德的成功。

10、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佛说:“奉献越多,生命就会得到越多。”“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 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1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修行不负责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到处皈依,从不修行;另一种是,从不皈依,到处学佛。

12、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众生透过内心的净化而净化。南传《相应部》Ⅲ,151,P.D.S版

13、 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若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佛陀的格言》

14、 放下就是快乐,但放下又何其艰难,现代文明加强了人对外物的依赖,人们也以追求物质为最高的理想。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与其现在拼命赚钱以便未来享受,不如提前预支未来的金钱,当下享受,于是有了一个新名词——房奴,接下来又出现了卡奴、电脑奴等。

15、 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16、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7、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8、 禅语1、心量要大,自我要小。2、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3、识人识己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4、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5、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6、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9、 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20、 【信心】信,从人、从言,即以他人所说的话为信。信,是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以对方所说为准。信,以闻信为主,而非眼见为实:主观感受上明明有我,可是佛说无我,信佛就要信无我;肉眼没见到极乐,耳闻佛说有极乐,则信有极乐。

21、 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应该得意忘形、心存侥幸,而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怀有忏悔之心。

22、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世间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能够体验到菩提达摩话中的“无我”境界,无论忧愁还是喜悦,一切自然会随风消散。

23、 【领袖人物】 如果你能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来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机遇,如果你能 保持健康的身体,并且具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胆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领 袖型的人物。

24、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25、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后招庆和尚》

26、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无二;三、无念;四、清净;五、光明;六、对治;七、灭谛;八、道谛。

27、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佛说:今天已经过去了,生命也减少了一天,应当勤奋努力,千万别贪图安逸。

28、 在人的一生中,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有希望的性情是自信。假如一 个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对你有信心。自信 就是持有积极思维,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变得更好。自信就是让自己有乐观 的心,适度让自己自大。

29、 人生如梦一般的短暂、虚幻,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值得去追求,而是提醒我们把握当下,珍惜拥有,感受幸福。先生与妻子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彼此包容,与睦相处。短暂的人生路途中不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发生矛盾,应该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过快乐的日子。

30、 菩萨起欲界欲,不观对治、疾除灭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勤欲灭,欲心犹起,是名不犯。如欲,余盖亦尔。《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31、 我们需要依靠智慧认清方向,依靠勇气终止蠢行。早一日调转方向,就能早一日踏上新的起点,看到新的风景。不要因为在某一条错误的路上走了太久而不忍心改道,也不要担心新的道路会让自己无所适从,每条路上都有追逐梦想的旅人,只要拥有乐观和自信,就能在“半途而废”之后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32、 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33、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34、 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35、 今时之人,当压力大、烦恼重时,于寺院观观景、喝喝茶、睡睡觉,慧 根深者亦会于禅堂打打坐,观观心,一旦感觉内心压力暂时舒缓,便又 迫不及待跃入红尘欲海,逐妄不已。觅静求闲故无不可,然此与禅般若 相隔云壤。诸位,既觑见禅之宝山,何不径入不二之门?

36、 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证严法师

37、 我们都无法忘怀初次相遇时的心动,那回眸时惊心动魄的一瞬间,在多年以后还能让你悸动。你如果能时时保持新鲜感,让他常常感觉你的不同,他会重新认识你身上的闪光点。

38、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经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39、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慧开《禅宗无门关》

40、 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41、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慈受怀深

42、 人生淡然如花,自然一路芬芳。花红不为争春,春自艳;花香不为引蝶,蝶自来。漫漫的岁月,默默地生长,静静地开放。不求大红大紫,只愿春来次第开,春归渐入尘,一生美丽过便是不枉。静守一方天空,安度一春岁月,与清风对语,与光阴说禅。人生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

43、  权威是用来挑战的,规矩是用来打破的。问题在于,虽然我 们都有挑战权威的欲望,可一旦自己获得权威却不容别人挑战;虽然 我们都有打破规矩的冲动,可如果规矩是自己定下的就会千方百计地 维护。批评别人积极,解剖自己消极,这是多数中国人的劣根性。

44、 【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45、 给你的内心留出一块美丽的空间,并且时常打扫一下心房,就会使你的 心情变得健康、纯洁、安静和幸福。那时候,当你再看蓝天、看碧海、看青 山、看绿树、看远方、看一切一切,都会觉得变得更加美丽了。所以,我们 要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

46、 以成就大愿海故,心清净;心清净故身清净;身清净故身轻利;身清净轻利故,得大神通无有退转。《华严经》卷六十一,入法界品

47、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48、 那些慈悲、善恶不是佛教最后的追求,这些品质却与对觉悟的追求密切相 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必备,也就是说我们生活 在社会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其关键是知道错了,要记得改正,切莫一错 再错。

49、  如果你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 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位可以谈心的好朋友。

50、 天无浊而清、地无清而浊,是天地规矩;云退日明、雷响电至,是空中 规矩;将生则嫩、病重则死,是人间规矩。无规矩,地想盖天;无规矩,宾 将欺主;无规矩,国法懈纲;无规矩,家难就范;无规矩,习恶难除;无规 矩,身心不静;无规矩,不能守法;无规矩,不能参禅。

51、 【四大原则】 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会运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 然这四大原则,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事、物都属于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52、 ——《大乘流转诸有经》 生命在哪里?举个例子,被斩成两段之蚯蚓,头尾各置于一处,切断后 之头在动,尾也在动,那么生命究竟在头部,还是在尾端?其实,蚯蚓之所 以还可以动,是因为还有一丝气息。当有限的能量耗尽之时,头不会动,尾 巴也不会动了。因此,生命不在头部,也不在尾端。

53、  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所以 有时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54、 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过失不易察觉。传播别人的过失如同丢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的狡猾。——《佛陀的格言》

55、  真诚赞美比自己优秀的人是一种睿智,客观赞美和自己比肩 的人是一种胸怀,真心赞美不及自己的人是一种美德。总是赞美自己 的人非常肤浅,总是批评别人的人缺乏自明,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人 人品极差。身处尘世,与人交往,引朋结友,不可不察。

56、 做一个云水禅心的人,在纷繁的尘世中,承受花开的美丽,承受凋零的凄凉。纵算人世冷暖,天高地远,我幺们依旧可以让日子过的清净简单。日子如行云流水,我们却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旧的轩窗下,看一朵白云飘过,一滴雨水滑落。

57、  生活中不乏执著之人,他们固执己见、执著陋习,就像那过桥的盲人 一样。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肯在别人的意见中获得认知,不到黄河心 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吃了小亏还不算,不撞个头破血流绝不回头,直 到吃了大亏、倒了大霉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

58、  如果顺手能帮,干嘛不帮人家一把。你的一顺手或许并不经 意,但被帮的人大都很在意,并且会因此记住你、念叨你。如果顺手 能帮,你却没有这么做,这个瞬间或许会成为你记忆的黑屏,让你的 人生失去了一段唾手可得的光彩回忆。如果顺手能帮,帮了或许不会 有回报,不帮则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

59、 我们用文字来教育,会栽培一些学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虽然看很多经典,但拼命著相,没有正思维,因此无从得到法益。——慧律法师

60、 随在何处,念佛第一,好心情第二,好身体第三,其余任何重要之事皆在第四、第五……

61、 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杆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过不光彩的经历,也会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盐溶化在一大锅水中一样,被饮者完全忽略。

62、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钱,但有钱的人也不一定都快乐。很多人为获取金钱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到头来却发现金钱换不来多一分一秒的时间。

63、 过分的执著无异于飞蛾扑火,人如此,事亦如此。就像为了让树木长高,必须剪去多余的枝权一样,即使如美玉般的生命,也需要工匠的雕琢。假如工匠不善取舍,焉能得到美妙的作品?

64、 凡事大多如此,执著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洒脱一些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65、 人站直之前,一定要学会隐忍趴下。伸张不一定就是正义,有时只是哗众取宠,同样,反抗也不代表勇敢,懦弱到极致,有时也会貌似站直地“暴跳如雷”。绚烂之后才能安于平淡,真正趴下才能勇敢站起。

66、 智慧是我们领悟了世间万象互为缘起的事实后,内心呈现出的高度的觉照和辨别力,它能使我们摆脱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种种碰壁。

67、  我们谁也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难免与周遭发生千丝万缕的 联系。我们的善良有益他人,我们的恶行伤害他人,我们一举手一投 足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是给他人正面的微风,还是给他人负面的黑 影,值得我们三思,因为他人同样也会对我们发生影响。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即使在微博世界也一样。

68、 以家庭和睦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安定的心稳同,以善待一切生命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69、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能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 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 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70、 人是否聪明,也不以读书多少为衡量标准。读的书再多,全部装进肚子里,食古不化,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理解精华、活学活用才是读书的真谛。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常胜之境地。如此看来,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无”了!

71、 恶知识,表面装作很亲密的样子,心里却藏着某个损害对方的诡计。例如,有的小人看见同事跟上司闹了意见,便故作义愤,煽风点火,鼓励同事跟上司对抗,然后站在一边暗暗发笑。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小人,像毒蛇一样,尤其要当心。

72、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如何面对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蛮故?佛日:菩萨应如是自庄严,于世间惊怖处不生惊怖。——《大乘顶王经》

73、 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民国)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复谢诚明书》

74、 心净之人才能抵达禅的绝妙境界,一念觉,众生是佛。众生皆有佛缘,开启慈悲心,发掘智慧心,立地成佛,不畏遮眼浮云,生命的微笑将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75、 母子更相忧,牛主忧其牛。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4经

76、 人对躯体有两种看法:一、太爱自己,珍宠得过分,舍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轻视自己,轻视得近乎折磨,以为身既是“不净物”又何必重视,因而忽略了身是“载道器”。其实,只要好好发挥身体的功能,不,但处世大业能够成就,佛道也将不远。

77、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自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

78、 【天天禅语】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与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与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79、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更多的敌人,降伏烦恼等于彻灭一切,也战胜一切:064。

80、 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著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81、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82、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观无量寿佛经》

83、 寺院不是特别远,但距上次去已时隔四年,忘了去时路,于子午大道一路口借问行人,方知就在前方五里处。载饥载渴至寺门,坐于小吃摊前,左一碗擀面皮,右一碗浆水鱼鱼,感叹还是农家东东实诚。传说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迈左脚经右门步入净土祖庭,闻香聆禅,木鱼声声,引心入幽静。早安,小屁孩。

84、 佛用慈悲和智慧救济众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慈悲和智慧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离,慈是浊世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道路,而智慧则是指南针,把持着正确的航向。

85、 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协,除了懂得美丽的谎言,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应该以何种方式爱对方。

86、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87、 (二)闻思修慧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遗教经》

88、 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89、  真正断恶之人,同时也不会轻视小善之德。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 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无所谓事情的大小, 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人佛道。

90、 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楞严经》卷八

91、 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能长期坚持这种精神,很快就会成为“一切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92、 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93、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大梅禅师

94、  “将心比心”的意思是说,用自己的心衡量别人的心,能设身处地地 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是要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95、 内心的淸明与宁静对于禅修者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宝,惟有宁静淸明才能专注一切、惟有柔顺才能融化一切。

96、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97、 说话,谁都会,但是做到,就未必人人都能了。但是做事情,重要的偏 偏是做,而不是说。人们做不到很多事情,原因就是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说 上,去空谈,去空想,却不舍得动一下手。世间的事情都是一样,做永远比 说强。

98、 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 依、甘苦共存;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会香甜的美妙?

99、 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时,你会发现,木和世界抗争,世界也会以微笑来接纳你。正所谓人生万事随喜,沿途尽是好风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