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最火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因缘就是一重又一重的关系网。一切众生都在这关系网内紧密联系,共 荣共存。这个网络的运作法则就是因果定律,我们伤害人的话,最终都会自 食其果;若我们利益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好处。

2、 所有的问题、矛盾的存在都是缘于我们主观世界的看法和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烦恼。一切苦厄都是由自己制造出来的,自作自受。要消除这些苦厄,别人代替不了,还要自己来解决。

3、 一个欲望小的人,不一定要达成怎样的结果,只是按自己的能力,尽力去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管什么结果,都坦然接受,那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4、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 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5、 清茶以待静者,淡茶以待明者,浓茶以待强者,好茶以待善者。观茶烟悟其飘渺,因无心而生其道。茶是水写的文化。茶是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茶是水中至善,茶不入禅,皆为俗事,禅不入心,皆为妄语。拈花微笑,一壶挥尘,品至真至净的茶,悟至真至净的心。

6、 心若清净,凡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暇满,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内心是喧嚣的,他们不知道清净的重要,不懂清闲的滋味。

7、 贪瞋痴等一切烦恼是菩萨器杖,以烦恼门度众生故。生死是菩萨器杖,不断菩萨行教化众生故。《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

8、 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全的意识是成功的关键。习惯于听吩咐才能做事,不懂得主动自发,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你就永远抓不住新机会。

9、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绝对避免挫折,而是要在 挫折面前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敢面对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种积极 心态,更是人生必修课。

10、 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11、 【矮檐下要低头】 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头,因为肯低头的人,就不会撞到矮檐 上。

12、 “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 不是烧香磕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 可以放下或者牺牲。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13、 日:“如何是体明无尽句?”师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大阳警玄禅师》

14、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诸念求义利,悉皆饶益之。《大日经》卷三,世间成就品

15、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 开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处世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不能 忍耐?

16、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十善业道经》

17、 文革时,一女士被剃了一个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士是当时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说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侮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上一纸条,女士即豁然开朗,破涕为笑,并安然度过此劫。纸条就七个字:此时正当修行时。遇困境时,紧记此七字真言。

18、 调护他人,正调护自己处。调伏得自己一分习气,方调伏得他人一分习气。视人犹己,舍己从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19、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20、 人生就如牌局,发牌的是上天,而出牌的是自己,人出生的时候,原本是没有行囊,当你走得路多了,便是多了一个包袱。而我们如何让世俗的包袱,转变成禅的行囊。只有用一颗清净依止的心,看世态万千,方能消除偏见,在平与中获得快乐。

21、 见处透脱,闻处精明。一念返本还源,即具顶门三眼。万里更无纤翳,千圣齐立下风。坐断报化佛头,直得壁立千仞。——《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2、 禅师所问郓州针,是指对人生的彻悟。没有针,只能穿破散的衣服。同理,没有对人生的彻悟,只能过浑噩凄惨的生活。人一旦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到乐趣和诗意。

23、 平常心是清静心,是光明心是博爱心,是敬业心,是正直心;平常心是超脱名利,不溺欲海……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实不平常。

24、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面临困境的情况,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你在这时及时向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 你的帮助无疑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会让原本无助 的人记忆一生。

25、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行由第一》

26、 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27、 造成投生的是爱欲,它伴随着喜与贪同时生起,四处追求爱乐,也就是:欲爱、有爱、非有爱。在世间有可喜与可喜之物的任何地方,爱欲就在那里生起,在那里建立。南传《大念处经》

28、 佛说,用觉悟的心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而离开生活本质的修行算不上真正的人世修行。

29、 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

3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温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财产的富裕,家族的高贵和社会的地位,而在于奉献爱心,相互包容和彼此关怀。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31、 佛祖曾用乘筏渡河来比喻自己的说法,其意是说,佛法只是渡河之筏,可以助你到达彼岸,但并不是彼岸。给你一条船,你有了通向彼岸的工具,但不等于已经到达了彼岸,你还需要付出努力,正确地驾驭这条船,小心地应付航行中的风波。

32、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已经成佛了,可是他老人家慈悲心太重,为 了教化没有恒远心、没有坚强心、没有诚恳心的众生,在雪山苦修六年, ,示现成佛。

33、 春风拂拂花正飞,红霞碧霭笼高低。越山日暮少林客,应听子规深夜啼。——《明觉禅师语录》

34、 人的爱好,在生死关头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雪小禅《瘦金体》

35、 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36、 若问世尊拈花意,只道禅心是自然。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内心博大、空灵无碍,犹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宁静。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37、 在红尘中禅定。晨起时,泡一壶清茗,点一炉熏香,在窗明几净的桌旁静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似在遥想某个远方的故知。待到茶凉却,香燃尽,我心绪一如初始,并未参得什么,但我深知,这个过程没有纷扰,不思尘念,就是一种禅定。

38、 随意而为才是最好的,简单明了,不会有太多的纠葛和牵绊。停下脚步欣赏路旁的无名野花,在感受到一份闲适之后再次起程,不为生活而去,不为生活而留,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39、  受贪欲的影响,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 失掉。

40、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什么是智慧?佛日:奉行正见正意,兴发一道乃不退转。是日智慧。一《贤劫经》

41、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就像变幻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失望的 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如果你选择一种乐观的 生活态度,你的生命中就会一直充满阳光。

42、 夫妻是世间最复杂的关系,情分和义务同等重要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日: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诚,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3、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44、 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人生的天空下。

45、 【禅语感悟】 佛对阿难说:“过去之世的王子,难道是别人吗?就是今天说法会场 中的我。我于久远的过去之世,救拔接济种种急难恐怖,令大家获得安全 与快乐。如今我已成佛了,亦令众生远离苦难,让众生永远地远离生生死 死的大苦恼。”

46、 是法非有作思维之所能解,非神通修证之所能入,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得。悟之则顿超三界,迷之则万劫沉沦。——《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47、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有征服了你自己,你才会征服 一切,走向辉煌。

48、 天堂本来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天使之纯净而显现美好,地狱因魔鬼之邪恶而显现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地狱随心而现,随识而变。

49、  忍辱是一种力量,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 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 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

50、 生活,就要乐观地去面对,笑着去生活,简单而明快,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51、 命如花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爱欲,可淫入胞胎,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作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自作受苦乐,身死神不丧。《法句譬喻经》卷五

52、 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明)一元《净土十要》

53、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 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54、 我应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而舍誓愿。不以一众生恶故,舍一切众生。《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55、 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56、 得失、荣辱、起落,这些东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 弃得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 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真正的智者应及时清除自己心灵的 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57、 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无字法门经》

58、 在许多人的心中,佛是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他拥有常人望尘莫及的智慧,总能轻而易举地看透一切,他不食人间烟火、不为尘世所扰。对于凡人,所能做的就只有叩首膜拜。然而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59、  码字者是什么?就是个码字工。码出什么样的字,码字工就是什么样 的命运。码字工和泥水匠没什么不同,都是手艺人,都是劳工阶层, 有人以为码字的多清高,那是错觉。

60、 当今科学只是为人类欲望服务的,发展得越快人类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古人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有聪明才智,也只是点到为止,从来不会把它推到极致。奇技淫巧,方便出下流!

61、 人生在路上,曾经的煎熬,曾经的糊涂,曾经的迷惑,忽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充满色彩的活着,做着自己的决定,承载着自己的平坦与坎坷,那些曾经的固执与偏激,对生活带来的伤害,其实是自己照单全收。可以这么理解,生活的禅法,是一种自我的认识,更是生命的一种提醒,也不妨理解为是人生的一种警钟。

62、 法界之内,“南无阿弥陀佛”的旗帜插到哪里,哪里便是佛的领地。现在这一面旗帜已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我的心便是佛的领地了,何其幸福。

63、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

64、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65、 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钻营强求。能够安于本分,内心的烦恼就会慢慢地淡化。

66、 我不共世间作诸诤论,然而世间于我强为诤论。所以者何?诸知法者,不与他诤,离我我所,共谁为论?《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说入胎藏会

67、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68、 【禅语感悟】 有人因言而招祸,有人因言而成就,有人舌灿莲花,有人口出恶言。

69、  谁曾经善待我,谁又曾经欺骗我?谁给了我一次次信心,谁 又让我一回回泄气?谁是我最忠实的朋友,谁又是我最强劲的对手? 谁怂恿了我的轻狂,谁又造就了我的淡定?我的失败是谁的责任,我 的成功又该记谁的功?因为这个谁就是我自己,而我却总是向外界求 索,所以注定找不到答案。

70、 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过去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

71、 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能够减负而行,为生活拓宽生命的契机,去承担生命的厚重,甚至是那些琐琐碎碎,生活的规则,从来都是跌宕起伏,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考验人生的魄力与勇气,能不能把人生活成幸福,岁月在,心不老,笑一笑,忘了成败。

72、 任何财富的取得都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妄想不劳而获者只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73、  生活在如今这个喜欢到处摆阔、又要追求轰轰烈烈的时代里,张扬的 表露似乎也被人们视为一种时尚。似乎只有高调做事才会更加容易成功。

74、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75、 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76、 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专用名词,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77、 自然界给人类的惩罚是如此直接,如果你过度利用,违背自然规律,它就会施以颜色。而正是在黄河断流、长江不断洪灾之际,下岗工人生活状况不佳的现象也越演越烈。人类的阴阳失衡,自然的阴阳失衡,都以各种形式还给我们。

78、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对失败下的结论都太早,当遇到 了一点点挫折时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半途而废,那前面的努力 就白费了。只有经得起风雨和各种考验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此,不 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79、 于他得自在,忍彼触恼难;贫穷能布施,危厄持戒难;盛年处荣贵,舍欲出家难。《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

80、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81、 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信心,光凭理解,可能会落入邪见;没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会变成迷信,增长无明。

82、 假使每一个人都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看作是神圣的,我们以感恩的心情加倍地爱护它们,那么,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会日趋完善。

83、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好好善待自己,那这个人当真是无药可救了。

84、 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干世界满中珍宝。《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85、 众生在修行之时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86、  一位成功人士曾说:“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我清楚 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对周围的点滴关怀都怀抱强烈的感 恩之情。我竭力要回报他们,我竭力要让他们快乐。结果,我不仅工作得 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获得了公司加薪升职的 机会。”

87、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88、 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这是小乘法门。(当代)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89、 六与文化【慧心禅语】1、学会知而不言,谨记言多必失;2、学会自我解脱,才能自我超越;3、学会静静思考,才能让自己更清醒;4、学会用心看世界,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5、学会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一开始;6、学会感恩,才能在逆境中找求希望。

90、 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91、 用平静的心态,去包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批判和指责,那时候才会发现,尽管还是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之中,每天面对的也是同样的人与事,但是所有的一切却因为感知不同而有了另一番模样。

92、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其他一切戒律无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也无一不将五戒作为重戒。五戒主要包括杀、盗、淫、妄、酒。

93、 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94、 当生命被杀害时,它们无法抗拒,也无处申诉,杀害生命的人即使没有遭遇到现前的恶报,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心存侥幸、心安理得。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谁也无法逃脱因果的报应,也无法改变和阻挡因果规律的事实。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

95、 打佛七,是学习佛门仪轨(法则)的好时机;认真听法,将所听闻的法铭记在心,好好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如此打佛七才有功德和意义。

96、 十二、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皆得远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有情皆得住离亲疏爱憎之平等舍。《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97、 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

98、  枣树挂果了,枣农喜出望外,接着又开始蹙眉:这枣树怎么在 不该掉叶子的时候老掉叶子呢?于是合作社赶紧请来专家把脉。专家 在枣园现场的一番解惑,又令枣农转忧为喜。枣农们因此感慨:要是 身边就有这样的农民专家多好!农村很需要专家型农民。可他们的后 代要么跳出了农门,要么务工进了城。

99、 【佛心禅语】 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诚、善良、宽容等良性信息,以 人的正念取代脑中的妄念与邪念,其他任何人为的强制方法都难以消除思 想中的妄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