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2022经典的心灵禅语句子

1、 善的缘起,当我们在红尘迷途中彷徨往复,不知路在何方时,你可知,有一盏心灯一直在照亮你?

2、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

3、 大菩提心本性清净,一切众生无智翳眼,以不信故,谓为不净。“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4、 过多的欲望是苦难的根源,为一点点日常的小收获感到欣喜的人最幸福。婴儿捡到一片树叶就会眉开眼笑,修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回复到婴儿般的自然自在。

5、 无有如欲火,无有如恚毒,无有如痴网,无有如阴苦。如实知此已,涅槃第一乐。《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五引佛言

6、  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实内心很热;有人看上去很热,实际上 很冷。与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心灵的样 子才是一个人为人的真实样子。行走于世,哪能不与人交往?但与 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环,不察而交, 后果难料。

7、 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禅,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8、 人之“心思”如镜。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须远离人我是非烦恼,此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9、 【佛学经典语录金句】佛说:今天已经过去了,生命也减少了一天,应当勤奋努力,千万别贪图安逸。

10、  一切都有规则,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则,人心有人心的规 则,这个规则不是用来被打破的,若一定要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必然 的惩罚。自然生态的平衡是一种规则,你若非要让它不平衡,它就要 地震,它就要海啸;心态平衡是一种规则,你若非要它不平衡,它就 要谩骂,它就要暴力。是不是这么个理呢?

11、 人生无常,人命只在呼吸间,一秒间过不了关,生命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12、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13、 立一念,信足法,随所闻,念其方。宜一念,断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进行,勿懈怠。勿起想,有与无。……勿岁计,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常独处,勿聚会。……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般舟三昧经》

14、 道之主要三根本:出离心与菩提心,业果非无我非有,正见发生除边执。(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总摄颂》

15、 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证严法师

16、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绝非自私自利之徒。因为只顾念自己的人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顾念。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心心相传不都拥有美好了吗?反之,你若对别人心怀歹念,且不说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

17、 真正的布施,除了无欲无求外,还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并不是要求得对方的感谢,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谢对方让我们有付出的机会。

18、 僧问:“佛在何处?”师日:“不离心”。又问:“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日:“法无所得,没有所得,得本无得。”——《长庆大安禅师》

19、 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0、 【佛心禅语】 人要学会用慈悲化解仇恨,慈悲像一面镜子,你对它慈悲,它也会对 你慈悲。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 向死亡的深渊。

21、 佛言: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22、 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观自性,相信自己与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发挥真如本性。

23、 大凡诸佛菩萨进修之门,有正有助,有实有权。理事齐修,戒乘并急,悲智双运,内外相资。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种;或亡泯一切,成己见之愚。(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

24、 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25、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26、 很多人都想成就,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成就,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与私心阻碍了内在潜能的展现。自大会阻碍获得解脱,私心会阻碍证得佛果.。

27、 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28、 佛法劝诫人们戒除妄念,因为妄念是人心底的狭隘欲望,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一旦欲望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难以实现。就如同谁都想成为世界首富,谁都想掘有纵横天下的智慧一样,目标虽好,但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这般期望不过是狂妄的想法而已。

29、 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和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和忏悔。

30、 【心诚意正成正果】 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 果。

31、 生命如同灯焰,终有一天会在闪闪灭灭中黯淡老去。而禅心却如同流水,任凭昼夜不停地流淌,亦不会干涸终止。你愿意做灯心,在寂灭中孤独死去,还是愿意做落叶,在流水中旋转重生?

32、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一《佛陀的格言》

33、 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应该得意忘形、心存侥幸,而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怀有忏悔之心。

34、 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华严经》卷三十二,十回向品

35、  你活着,许多人并不知道;你死了,同样没有多少人在乎。珍惜和爱你 认识和认识你的人,才是人生的首选。

36、 【生活禅语】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37、 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和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38、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就会被捧在掌心。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应有此心境,不要一心攀摘得不到的东西,而要以智慧心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

39、 洞悉沙门、婆罗门的所有知识,摆脱对一切知识的贪求,超越一切知识,这样的人是精通知识者。《经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经》

40、  的确,很多的“小善”能使人受益匪浅,相反,许多的“小恶”却使 人失去很多。有些人之所以会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或许只是因为儿时的 一丝贪念、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正是这样的“小恶”的累积导致了一个 个悲剧的发生。

41、 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42、 凡人大多喜欢品味甜美,而不喜欢吃苦。然而,人生本味,酸甜苦辣俱全,舍去了苦,又如何尝得出甜的美妙?没经历过冬天的寒冷,怎知春天的温暖的珍贵?

43、 以他心智,能了有情意乐烦恼心行差别,应病与药,悉令除差。自在游戏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诸佛之法,无不通达。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

44、 当我们与人分享我们的快乐与幸福时,我们的身体也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久而久之,我们身上的场态也会发生变化,正面的能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45、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

46、 【赞美与是非】 多赞美人,不是非人。 我们应该多赞美人,不是非人。赞美使人欢喜,赞美使人聪慧, 赞美使人成功,赞美使人幸福,赞美使人健康。 说是非颠覆友谊,信是非失去朋友,传是非失去信任。是非使人烦 恼,是非使人蒙蔽。 愿所有的朋友远是非,近良言,多幸福,多吉祥。

47、 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48、 世人为其理想,尚能抛头颅、洒热血,况佛子为报佛恩、济累世父母,机会现前何妨稍献精诚呢!

49、 人们的真性情都是自然流露,如同天上浮云不受羁绊。当我们抑制自己的本性,祈求获得别人的认可时,不但自己失去生机和朝气,而且生活的欢喜乐趣也会丧失殆尽。从世俗的眼光中,真正解脱出来,何谈不自在呢?

50、 勤劳是幸福快乐的源泉,懒惰是贫穷的原因,贫穷是罪恶的根源。养成勤劳工作的习性,你就是个富有的人。(当代)星云《行为平坦的道路》

51、 以家庭与睦让让安定的心稳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让的心稳同,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52、 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

53、 蓦然回首,望断天涯,我心犹怜,总想学人参禅,渴望一曲梵音袭耳,便盘坐佛前,转动一串佛珠悄悄抹去心中那份埋藏已久的执念。

54、 靠自己的智慧、经验、思考永远信不了佛;只要想到“这是佛说的,我便相信”,就能信佛。

55、  如果不懂得敬畏,拿坏心当时髦,离危险就不远了。一位得 道高僧曾经反复告诫世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56、  时间有时候是一个变量,你想快时它就慢,你想慢时它偏 快。在时间面前,你的一切想法都显得苍白无力,既不能让时间的脚 步加快,也不能让时间的脚步减缓。智者则顺时而动,决不让时间左 右自己的心境。实际上时间是一个定数,生命也是,能超越这个定数 的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灵魂的淡定。

57、 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尘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一些事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宁。

58、 是菩提性,非眼识所识,乃至非意识所识。言无为者,无生无灭,亦无有住,三相永离,故名无为。《大宝积经》卷三十九,菩萨藏会

59、 到这里,得不修江耿耿,太野云凝,绿竹含烟,青山锁翠,风云一致,水月齐观,一句该通,已彰残朽?一《泐潭善清禅师》

60、  人不能无自我,也不能太自我,凡事过度必致偏执,人一偏 执,就容易钻牛角尖,痛苦就难以避免。所以古人教我们做人做事都 要执中,中则不偏不倚,思想崇正,做事崇实,做人崇信。

61、 又好像一杯水,茶杯打坏了不能恢复,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烧之木 材,薪薪相传,流转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会死。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真 正之生命是超越无常,超越无我的。总之,生不贪求,死不畏惧,禅者视生 死都是一种解脱。

62、 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压力,心中背负太多东西的人往往容易乱了分寸,无法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所以容易焦躁、抱怨,甚至愤怒。

63、 有一种存在无声无息,就在清宁的世界氤氲的花开。风羁草色随心倾,如梦浮生禅心静。

64、 原本,一寸的光阴,是需要好好珍惜,不是用来记烦储忧。看那萧瑟的秋,轻盈的指尖上还耀眼着阳光。只想拥有一颗梅骨禅心,柔心慈眉,伫立梅香溪谷,播下希望的种子,精心打理,暖一世的沉寂冰凌,静听风生水起,只待春风邂逅,萌芽,花开,结果。不在计较拥有得失,努力就好。

65、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所承担,所谓恪守本分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该做之事,无非是合于伦理、不悖法律,即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助长个人身心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不该做的事情则与之相反。

66、 【禅语感悟】 许多人难以取得成功,往往是过于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所蕴藏的巨 大潜力。就像那位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际 上佛祖与众生并没有区别。佛祖之所以能成为佛祖,是因为他相信自身普 度众生的能力,承认自己是佛祖。

67、  放低姿态,谦虚做人 谦虚是圣人的本来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 谦卑缺乏智慧。

68、 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安慰则为母,随意为婢使。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古印度)龙树《劝发诸王要偈》

69、 察秋毫之末者,不能自睹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东语西话》

70、 人都有利己的一面,这是由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生存的需求,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为利己。在利己的意识驱动下,人做出种种行为,而这种种行为的客观结果产生了利他。

71、 若人依止恶,不名自爱身,既不爱自身,世间更何爱?《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

72、 【佛语】1、一切皆有因果。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4、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5、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6、刹那便是永恒。7、欲海无边。8、一切皆为虚幻。

73、 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证严法师

74、 佛言:我于诸法都无所见,故无所说。乃至般若不可说示。(明)葛益《阅藏知津》卷二十三

75、 烦恼皆由心生。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如果你是为昨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潇洒,因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76、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人的心灵,犹如空杯,空灵无物,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与。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77、 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了解得更真实。把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快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78、 所谓后报,就是说今生所造的业没有现世报,也不受再生报,而要经过很多生之后才有报应。

79、 凡事都要随缘(有度),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只 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意孤行,不管怎样也会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的。

80、 病亦不生,药亦不存,方为健康人。疑问也没有,答案也不需,方是无惑人。 诸位,若欲身之健康心之无惑,各自努力!

81、 问:“如何是平常无生句?”师日:“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大阳警玄禅师》

82、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与 否,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

83、 人生如戏,当我们身处其间时,总是会被物欲、名利等外在之物所蒙蔽,而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所以,当我们遇到顺境和逆境时,不要为暂时的富贵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一时的跌倒而悲观失望。人生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悲剧,而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上。

84、 ——泰戈尔古往今来,谦卑一直被古代先贤和当代大家奉为克己的德行。反观历史,凡是有功德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一颗谦卑之心。

85、 有些人一定会问,宇宙是个虚无缥缈无法掌控的无限空间,它会带给地球何种灾难,人类能够掌控吗?这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86、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来讲,他的过错都非常少,因为他会时 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 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87、 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协,除了懂得美丽的谎言,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应该以何种方式爱对方。

88、 人生最大的五种病,是“贪、嗔、痴、慢、疑”。而诸多烦恼及种种罪业,皆因贪著“财、色、名、食、睡”五欲;若能去除五欲,则能启发良知,开展良能,自度度人,饶益一切众生。

89、 生活中,占有再多的金钱、名誉、权力,也不能换来幸福。占有得太多,反而离满足越来越远,人生也会因此而被贪念填满。将占有变成拥有,将拥有施与他人,时时保留一份得失无碍的心情,才有余裕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妙悦。

90、 生活中,当我们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心,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要不了多长时间,事物都会由阴转阳,呈现本来面目,花开见佛!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

91、 痛有两个词: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面对痛苦时,要“痛快”,也就是视“痛”为“劫”。“痛”去“劫”消,则病痛反能带来“劫后归来”之快。

92、 卷语丹青已逐岁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惬意的遗迹再也找不回欢欣。理智告诉我感情只能记载过去,可情欲却无法跨越思念的鸿沟。爱情失去了你,梦也没有了次序,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禅心,将你从思念中掸去。

93、 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94、 不诽谤正法,没有任何伤害正法之心,直到成就佛道,不曾产生过恨意,即是忍辱。人们一般的习惯是,学什么厌什么,不产生恨意很难;而且人们还喜欢打着“不迷信”的旗号“恶搞”经典,试图用自己的歪理将经典批倒批臭,但真正发臭的只是自己的歪理。

95、  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96、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布袋和尚

97、 “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应抱以最诚实和敬业的态度。唯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98、 所有的纠结,势必会成空。你以为的刻骨铭心不过是云淡了风清了。你以为的一辈子生死纠结不过如此。缘分尽了,无论爱情还是友情,都会走向陌路。都过去了。那些爱与哀愁。秋水长天一般的风吹草动,却原来只是一片水迹而已。雪小禅《那莲那禅那光阴》

99、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