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句子累了就看看!

1、 【佛心禅语】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间。珍惜生命的人,明白自强不息中的云淡风清; 抛弃生活的人,在荼毒自己的生命。无论如何,走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 步,才有可能迈向我们幸福生活的彼岸。

2、  佛界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在追求成功的道路 上,我们要能够忍耐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之后才能“历劫成圣”。

3、 【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诚,这是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4、 其实,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都无绝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只有幸运,没有不幸,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

5、  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 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6、 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7、 【赞美与是非】 多赞美人,不是非人。 我们应该多赞美人,不是非人。赞美使人欢喜,赞美使人聪慧, 赞美使人成功,赞美使人幸福,赞美使人健康。 说是非颠覆友谊,信是非失去朋友,传是非失去信任。是非使人烦 恼,是非使人蒙蔽。 愿所有的朋友远是非,近良言,多幸福,多吉祥。

8、  有些奇迹会不期而遇地发生在你身上,你或许感到意外,甚 至觉得悴不及防。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倘若世上真有奇迹,奇迹就注 定要发生,发生在你身上也是一种注定。造化早已安排的事情,不会 事先告诉你,要不然,奇迹就变得稀松平常了。

9、 当一件事情已成定局,无力挽回时,我们不妨随性转心,以歪就歪地偷着乐。有时生活中的美妙也往往都是发生在绝处尽头,而峰回路转!

10、 要勇敢面对现实,遇到困难要欢喜承担,把握人生做好事,聚合大力量为众生服务。

11、 一切因缘所生,变化无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环境忘记,把无常当作常态,自在与快乐将会紧随身后。

12、 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宋)佛迹颐庵真禅师《禅关策进》

13、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世间万物的轮回变化,自有规律。四季轮回冷暖交替悲欢离合,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缘聚缘散。昨日的因成为今日的果,既是命运的必然,也是行动的必然。

14、 人生难得开怀笑,恩怨让它笑中了。莫向人前就恩怨,一忍二让由它消。平心似水伴日月,烦恼只为逞聪明。少事之心,淡茶粗饭总知香;多事之心,美味佳肴如食蜡。

15、 古来不惜身命弘扬佛法的人,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佛法能带给一切人类、一切人生最根本、究竟的利益,那便是涅槃。这是一切物质、经济、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哲学无法取代的利益。

16、  我热爱永恒的光,不喜欢黑夜的漫长,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永恒之 光中的一生平淡,而不愿接受黑夜里的流星灿烂。

17、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18、  敏感的心留给美好,愚痴的心应对龌龊。对世如对镜,人人即我,我即 人人。

19、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坛经·宣诏第九》

20、 持心当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不能坏,日炎亦不能消,风吹亦不能动,持心当如石。《佛说忠心经》

21、  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 去爱这个世界,世界便充满爱。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内心留一角赤子的 纯真,那么人世间或许就不会这样浑浊、肮脏、动荡和绝望。

22、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 道德的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24、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25、 住持以众智为智,众心为心,恒恐一物不尽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访纳.唯善是求。(宋)圆悟克勤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26、 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名因果相。(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27、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同在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28、 在大地震的灾难中,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如果人类的自我也没有那么大,私心没有那么重的话,当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像蚂蚁一样能够幸存,也像蝴蝶一样不会受伤。

29、 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钻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30、  无法改变世界,就是试着改变自我;不能改变自我,就试着 改变内心。自我的改变来自内心的改变,世界的改变来自自我的改 变。世界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世界的丑陋源于人的丑陋。若内心得 以改变,这世界也必然随之而变。假如世上所有的人内心都是简单而 快乐的,那么世界也一定是和平而美好的。

3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违法乱纪的恶人和喜欢惹是生非的小人,都是既可怜又可恶的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弱者,没有能力凭正当手段创造美好生活,只好用令人痛恨的方式去营造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多一点厌恶,不如多一点同情。

32、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法品》

33、 普贤十大愿有“广修供养”,是让我们供养诸佛菩萨及众生;但我们却在“广收供养”,贪收贪受信众供养,什么都想要。

34、 宽容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35、 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36、 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37、 要慈眼视众生,把无形化作有形,把理论化成行动,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济助精神,能如此,尘世亦可成为净土。

38、 错落的年华,将我搁浅在这黄昏落寞的角落,在这寂寥的黑夜里,听着那熟悉的云水禅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39、 如爱其子,一切亦然;如爱自身,一切亦然。《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40、 因缘亦空,因缘不定故。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复次,最后因缘无依止故。如山河树木、众生之类皆依止地,地依止水,水依止风,风依止虚空,虚空无所依止。若本无所依止,末亦无所依止。(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41、 绝境逢生,不将这颗整日随万境流转的心置之于死地,本来面目就难以 显现,以妄心处事,正如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时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障碍了自身佛性。妄心,生死流转,没 有直面的勇气,就没有一刀两断的可能。债主随时都会上门,与其躲一 辈子,还是面对吧。

42、 如果至真至纯的友谊你苦寻不到,那么,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你会发现原来无处可觅的友谊,如今已是遍布天下;如果十全十美的爱情你苦寻不到,那么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你会发现原来无枝可栖的感情,如今已是处处芳草。

43、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 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 什么,别人不给,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 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

44、 【敬、礼、帮、防四心禅】 历史经验证明,每个成功人士都具有敬重贵人之心、礼待小人之心、 帮助好人之心、防备坏人之心。

45、 缘爱故,则有受;阿难,是为缘爱有求,缘求有利,缘利有分,缘分有染欲,缘染欲有着,缘着有悭,缘悭有家,缘家有守。缘守故,便有刀杖、斗诤、谀谄、欺诳、妄言、两舌,起无量恶不善之法。有如此具足,纯生大苦阴。《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46、 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47、 修心禅语1、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助人又利己,幸福也快乐。2、希望人缘好,心量不可小,接纳包容人,道路宽又广。3、人与人相处,需要多沟通,沟通不成就妥协,妥协不成学容忍。4、心要随境变,境会跟着变,保持好心境,善待好生命。

48、 这些不良的想法和习惯渐渐地捆绑住你,让你陷入缺乏信心的泥沼里无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勇气,于是慢慢沉沦,安于囚笼中。此时,只有你走出囚笼,不再抱怨和诅咒,幸福才会温柔地拥抱你。

49、 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50、 以他心智,能了有情意乐烦恼心行差别,应病与药,悉令除差。自在游戏神通三昧,发大悲愿成熟众生。诸佛之法,无不通达。以是因缘,即得名为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

51、 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譬如灯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二者互显,不可偏重。——《禅宗直指》

52、 每个人的路途都是很长的,不要过多去留恋已经失去的东西。前方的路时时 刻刻都等着你去拼搏。生命原本就是一种恩赐,好好地去珍惜每一天的日子,好 好珍惜生活赐给你的一切。因为时间过去了,就真的永远都不能重来了!

53、 【佛心禅语】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 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 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4、 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55、 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每一天都应该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

56、 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七喻品

57、 为利一切有情故,以佛教法为正因,遍作一切事业成,彼得广多胜妙福。《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十七

58、 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59、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四十二章经》

60、 方经残腊,早见仲春。日月奔驰,荣衰互换。人生只此,休更纷纭。我观前际已去不可追,后际未来不可问。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61、 佛说,用觉悟的心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而离开生活本质的修行算不上真正的人世修行。

62、 痛苦和快乐源自人心的不同。人心可大可小,大可容纳万物,小则连自己生命中的起伏都容不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给自己套上枷锁,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就好像故事中的青年一样,心中的愁苦全是自己所造。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自造的苦痛,给自己减压,从而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63、 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一宣化上人

64、 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

65、 万事都是缘,万事总随缘。把握机遇,随缘而住,随遇而安。学佛要以修为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口说心行,心口如一。

66、 菩萨闻未闻,应思其义理,不应作是言:我昔未曾闻。《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67、 当知是舍,有于三种,何等为三?谓舍烦恼舍、护自他舍、时非时舍。《大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

68、 所谓沙门,非必除发,妄语贪取,有欲如凡。谓能止恶,恢廓弘道,息心灭意,是为沙门。所谓比丘,非时乞食,邪行望彼,称名而已。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法句经》卷下,奉持品

69、 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70、 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出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白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71、 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二

72、 行佛道其实并不难,人间处处都有“佛”佛在用各种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指明道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看得懂。有的人置佛的点化于不顾,我行我素,做出很多违背礼法的事情。而有的人总是能够看懂佛的意思,顺应实务和天理来做事情;还有的人乐善好施,用自己的善行感化他人,成为别人心中的“佛”。

73、 困惑和烦恼的根由是什么呢?当我们认真反观自心时,会发觉它们本来 没有根由。既然无缚,自然也就无解。知道了无缚无解,又还有什么烦恼或 痛苦能令我们畏惧呢?

74、 少一点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扰,放下所有的牵绊,一切顺其自然,你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快乐。

75、 阿弥陀佛住在我心,保护、支持我不受贪嗔烦恼侵害。阿弥陀佛住持我心,阿弥陀佛是我主人。

76、  你落难时,这个人一定对你不离不弃;你风光时,这个人决 不遮蔽你的光芒;你落单时,这个人会悄悄跟在你身后。这个人是 谁?是你真正的朋友。人世间,真正的朋友实际上非常稀缺,我们所 谓的朋友大多不过是熟人。

77、 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一一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78、  这个世界上还活着的已没有唐朝人,没有清朝人,甚至很少 有民国人。朝代是用来更替的,人生下来是为了死的。人生其实就这 么简单。为前人扫墓,实际上是为了让后人为自己扫墓。

79、 凡于众生有利、于法门有利者,皆当为之。凡于众生不利、于法门不利者,皆不当为。一切条规,以此为则,自能通融。

80、 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生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油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八

81、 生活的禅法,在于突破心地狭隘的界限,经历过人生的风景,穿梭于人生的艰辛与痛苦,能够看清自己的态度与方向,让人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化解性格的缺陷,成为一种心地的力量,人生冷暖都平常,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人生什么样的过程。

82、 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力承担,自我追找,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83、 【禅语感悟】 无为学僧的烦恼来自于与师兄弟们的比较,来自好胜心理。“为什么 要与别人相比。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是啊,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一比高下,自寻烦恼呢?

84、  江南的初夏,山更翠了些,水更碧了些。一些花在结果,一 些花在盛开。还有一些花化作蜂蝶,以另一种方式装点大地。江南的 初夏,心思变得热烈,目光变得游离,一场无人发起也无人组织的人 间party开始上演。

85、  秋天的晚风有一些凉,静静地在秋凉中行走,走向浩瀚的星 空,走向童年的梦境,走向你。你萌芽在我的少时,你含苞在我的青 春,你绽放在我的中年,你还将灿烂在我生命的终点。秋凉的夜晚, 相对于初春的早晨,不过一次寻常的花开花谢。好在时间是一个圆, 你我注定在某个切点重叠。

86、 有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师言:“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证严法师

87、 【禅心】生病的人往往讳疾忌医,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一块伤疤害怕被别人揭露出来一样。而人们最不愿意表露出来的事物,却往往正是自己的致命伤。这是人之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倘若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时时害怕被别人议论,不但自己整天活在遮遮掩掩中,而且万一事情败露难免恼羞成怒最后酿成恶果。

88、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89、 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

90、 生活即修禅。定力不坚,心随神移的凡夫俗子,被花红柳绿、光怪陆离的尘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为米饭,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91、 复有七法,广施名日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赢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佛说诸德福田经》卷一

92、 除般若度外,施波罗蜜等,一切善资粮,佛说为方便。般若离方便,方便离般若,俱说为系缚,故二不应离。(古印度)阿底峡《菩提道灯论》

93、 很多人都想成就,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成就,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与私心阻碍了内在潜能的展现。自大会阻碍获得解脱,私心会阻碍证得佛果。

94、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人的心灵,犹如空杯,空灵无物,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与。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95、 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因为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人心。人贵在大气,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96、 弗随嗜欲,不犯诸恶。《佛说无量寿经》于细微罪,生大怖畏。《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35经

97、 如人少资粮,涉远遭苦难,不修功德者,必经恶道苦。如人丰资粮,安乐以远游,修德淳厚者,善趣常受乐。《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3经

98、 十六、精进欲为初行,欲增长名精进。如佛说:一切法欲为根本。(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六

99、 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