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Welthauptstadt Germania)是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首都柏林重建工程所起的名称,这是对预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后,对未来德国的部分想象。

这一狂想旨在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柏林,让柏林成为“千年之城”。为此,希特勒任命当时颇具才华的设计师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牵头设计了这一城市规划项目。

在设想中,这一计划将使得柏林可以媲美古代的巴比伦、古罗马,并使得其他都市如伦敦、巴黎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之黯然失色。

整体的设计上这一规划有着浓厚的现代主义特色,但在公共建筑上则借鉴了很多古罗马的建筑风格,颇具新古典主义色彩。

这一规划的核心将围绕两条横贯柏林中心的轴线展开,东西轴穿过勃兰登堡门和蒂尔加滕,南北轴线则更加重要,穿过今天柏林的政府办公区,其中包含设想中的“人民大会堂”,以及巨大的117米高的新“凯旋门”。

核心的南北轴线,北端是“人民大会堂”,中间圆环位置是新凯旋门

这条南北向的轴线将长7千米,两端分别是两座新的火车站。在设想中,这条大道将会成为游行场地而对机动车关闭(机动车转行位于轴线地面之下的机动车专用道),沿路将形成大量商业和民用的新建筑,以及宽阔的人工湖和其他道路。

除此之外沿途还会设置象征纳粹政权的雕像和装置。计划中,在整个柏林城的规划内,还包括复杂完整的道路,环路,隧道和高速公路新交通系统。

而在这一系列的设计中最重要,最夺目的“明珠”无疑是受万神殿启发的“人民大会堂(Volkshalle)”以及其附近面积达到350,000平方米的“大广场”(Großer Platz)。

这一建筑的体量将是前所未有的,是一座有着巨大穹顶的建筑物,这座建筑将高达200多米,直径250米,是圣保罗大教堂穹顶的16倍大。

这一夸张的建筑由希特勒本人设计,它的设计以罗马万神殿为原型,如果建成,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空间建筑,可以容纳18万人的集会。

事实上,由于穹顶高度和直径之巨,据分析如果建筑内真的同时容纳十几万人,呼吸产生的水蒸气将会升腾并凝结在穹顶上,最后甚至产生小雨。

以“人民大会堂”为核心的区域无疑是整个日耳曼尼亚的权力意志象征的核心:

环绕着它,元首宫位于西侧,1894年的德国国会大厦位于东侧,第三帝国帝国总理府和德军统帅部位于南侧,分别位于胜利大道进入广场的入口两侧。

其中帝国总理府被设计为拥有一个巨大的大厅,其长度将是凡尔赛镜厅的2倍。

热播的美剧《高堡奇人》就设想还原了架空世界线中的这一区域建成后的场景。

而另一个地标性建筑就是“凯旋门”,这一建筑将是结合勃兰登堡门和古罗马的诸多凯旋门风格而建造的,它的体量将远远超过巴黎的凯旋门:光高度就达到惊人的117米。

然而,柏林作为一座建立在施普雷河畔沼泽软地上的城市,地质条件很难满足高重量的大体量建筑的建造(这也是时至今日柏林很少建设摩天楼的原因之一),为此,建造计划需要进行相应的论证实验,被称作“重载测试结构” (Schwerbelastungskörper)的承重体被建造用以检查论证建筑对地面的沉降影响。

该结构由一个直径21米,重12650吨的实心混凝土柱以及相关的实验室组成,用以模拟凯旋门的四个支点之一的重力影响。

如果下沉小于6cm,则可以直接进行建筑施工,否则就要先进行复杂的地基稳定工作。

这一庞然大物装置在地表有14米高,在地下则有18米深。

该构筑物1941年开始由法国劳工构建,他们是13万在柏林劳动的劳工和战俘的一部分。然而随着1943年战局形式的恶化,这一建设项目暂停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