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其实很多人都给出了他们比较有个性的评价:

有人认为康熙是“千古一帝”,为我们留下了万里江山。

也有人认为康熙是被清朝的遗老遗少吹出来的“康麻子”,压根就没啥成就。

姑且不论这两种说法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从康熙的一些生活细节上,来看看康熙这个人究竟怎样。

一、康熙推崇汉文化,却又害怕汉文化。

顺治的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牛钮、福全、常宁、玄烨(康熙本人)、奇绶、隆禧、永干等人。这名字毫无规律,一点儿汉文化的味道都没有。

可是再看看康熙的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胤褆、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䄉等等,可谓是一目了然对不对?

为啥呢?因为康熙的儿子们,基本都是胤字辈排行。排行这东西,其实就是汉文化里特有的一种文化元素。

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名字,如果是三个字,那么就会有一个字相同,以此表示他们是同辈。如果只有单名,那么就取相同的偏旁部首。

由此可见,康熙对汉文化的研究,是相当深厚的。历史上的康熙,的确是这么个情况。他从8岁开始,就跟着两位翰林师傅努力学习儒家经典。

此后又相继接触到了理学、算术等方面的学问。可以说小时候的教育,培养出了康熙对汉文化的兴趣。

长大成人以后,为了推崇汉文化,康熙开设了博学鸿儒科考试。随后又命人相继编写了《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明史》、《康熙字典》等著名的汉文化经典。

不说别的,光看康熙为了汉文化的推广,所做的工作,其实就值得为他点个赞了!毕竟他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些汉文化经典都付之一炬,可人家没这么做,因此就不要从这上头找麻烦了。

但是为啥说他又很害怕汉文化呢?其实害怕也源自于爱。由于康熙过分喜爱汉文化,而汉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他能够学贯古今的呢?

历史上的康熙虽然很博学,可毕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治国,所以对汉文化的学习,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可他手下那帮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汉人官员们,一个个对汉文化别提多精通了。

这就造成了一种文化落差的感觉,康熙用汉文化来治国,结果水平还比不上手下的官员。官员们写一两首诗,其中含有各种贬低清朝的东西,康熙却也看不出来,这就很危险了!

为此康熙搞出了一场文字狱,著名的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在这场文字狱中被挖出来的。因此康熙对汉文化是又敬又爱又害怕。

二、穷兵黩武,还是巩固领土完整?

其实这事儿也是大家争议最大的事情了,康熙在领土上的贡献,绝对是值得拿出来提一提的。但是如今思想开放的年代,对于这一点的结论,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

有人觉得,康熙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尼布楚谈判等等,为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也有人觉得,康熙在位61年的时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路上。因此花费了朝廷无数的金钱,直接导致国库空虚,是典型的穷兵黩武。

那么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呢?那就要看看,这些仗是不是必须要打了!

第一,平三藩。

这一仗要不要打?当然要打!清朝虽然完成了天下一统,可同时也封了不少异姓王。这些王爷盘踞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一带,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要是他们光顾着过自己的小日子也就算了,关键是他们除了收取自己地盘上的税赋以外,还要从朝廷那儿每年讨要一大笔财产,用来养兵。

这数额是相当巨大的,康熙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一大半要用在三藩身上。长此以往,三藩越来越富有,而康熙的朝廷就越来越穷困,如果你是康熙,就问你要不要打?

不打,那么将来人家做大了,你就得垮台。打了,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所以平三藩,可能不厚道,但势在必行,谁在那个位置都会做出这种选择。

第二,收台湾。

这事儿还要再议论吗?祖国统一大业,什么都无法阻挡,大势所趋。在清朝也是一样,一座孤悬海外的小岛,就算上面有明朝的遗臣,也无法代表他们的正统性。

从康熙的角度来说,为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收复台湾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领土问题,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三,击败噶尔丹。

噶尔丹所带领的准噶尔汗国,实力强大,不愿意往西走,偏偏要跟中原的清朝叫板。为啥?因为清朝的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谁打下来,谁就能躺在家里享福。

不是康熙要对付噶尔丹,而是噶尔丹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的安危。一旦这几个地方告急,那么陕西、甘肃一带也就成了危险地带。

如果西北不保的话,清朝剩下的地方,岂不是让人家一马平川地踏平了?所以说康熙哪怕是被动反击,也要和噶尔丹打一仗,这一战也必须要打。

第四,尼布楚条约。

这事儿其实也没有商量的余地啊!沙俄不远万里,从圣彼得堡派遣军队到东北寻衅滋事,你说康熙能忍吗?毕竟东北是他的老家啊!

和对方小规模军事摩擦过后,康熙选择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解决边境危机,这已经算是相当懂得把握分寸了。

由此可见,康熙每一次出征,似乎都是有着必须要出征的理由。所以说,这一点也没必要黑,在军事上,康熙的确很有本事。对中华民族领土的贡献,也有目共睹。

三、宽容放纵,导致腐败严重。

康熙年轻的时候,常常出去打仗,所以身边有不少出生入死的战友。这些战友回来以后,加官进爵,成为了各地的封疆大吏。

可人总归是有私心的,这些人在地方上呆久了,自然要为自己谋利。这么一来就要看康熙该怎么处理他们了。

那么康熙是怎么做的呢?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说,康熙选择视而不见。这就把那帮贪官污吏给高兴坏了啊。他们觉得皇帝是个重情义的人,不会拿他们开刀。

因此康熙一朝的官员腐败,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曹寅家,也就是曹雪芹他们家。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关系别提多硬了,你看看《红楼梦》里的描写,就知道曹家多有钱了。

所以说,到了康熙晚年,国库严重透支,压根就没几百万两银子。雍正接管国库的时候,都傻眼了:老爹?你是在开玩笑吗?

总结:千古一帝夸张了,但是的确有作为。

所谓千古一帝,其实在我看来,也就秦始皇和汉武帝能配得上这个称号了。秦始皇一统六国,为后人树立了统一国家的信念。汉武帝打服匈奴,打出了中华子弟的自信心。

所以说,康熙就算打了那么多仗,和千古一帝的差距还是很远的。不过康熙保证了领土的完整,保证了汉文化的延续,这些还是值得点赞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