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汉碑文和南朝文献记载五月五日有纪念伍子胥和屈原的习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曹娥碑》为东汉时所立,当时端午节所纪念的是伍子胥而非屈原。

伍子胥者,春秋时楚国人,名员。父亲伍奢为楚国大臣。

楚平王有个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平王派无忌到秦国为大子建娶亲。费无忌为了讨好楚平王就急忙赶回来对平王说:“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非常地宠爱她,生了个儿子叫珍(后来的楚昭王)。

费无忌向楚平王献媚以后,又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杀了自己,就诋毁太子建说:“太子因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恨,希望大王能稍自防备。

自从太子驻守城父统率着军队以后,对外和诸侯交往,有想要回来作乱的打算。”楚平王就召太子太傅伍奢来拷问,然后囚禁了伍奢。太子建听到消息便逃到了宋国。

伍奢的两个儿子都很贤能,平王就以父亲伍奢作人质想把他们召来除掉。”

伍奢说:“伍尚为人仁慈,叫他必定能来;伍员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势必不来。果然伍尚应招而来,伍子胥怀着复仇之心逃走了。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伍子胥历尽艰辛乞讨,碾转来到吴国,投奔到公子光的门下。为了让吴国攻打颠覆楚国,伍子胥就帮助公子光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于是官拜伍员为行人,和他共同策划国事。

阖庐九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和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经过激战楚军大败,吴军乘胜挺进攻入了郢都。己卯日,楚昭王出逃。

当初,伍子胥从楚国逃亡时对好友申包胥说:“我必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鞭尸了三百下才停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

《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汉代刘向《新序》和《吴越春秋》也有同样的记载。

秦哀公被申包胥忠诚所感动就派遣了五百辆战车拯救楚国,攻打吴国。六月间,在稷地打败吴国的军队。阖庐就放弃了楚国回到吴国,伍子胥的复仇颠覆计划只好告一段落。

后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把他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一直到东汉时期,每年五月五日东吴都有纪念伍君的习俗。

但到了南北朝《荆楚岁时记》成书的年代,每年五月五日却为什么又变成了屈原的纪念日呢?

或许因为当时五胡乱华,中原的士人被迫南迁,但都怀有着回归故土的复国思想。而伍子胥颠覆自己国家的事迹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屈原对国家的忠贞形象大概更能引起当时人的共鸣。

屈原者,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为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明於治乱,娴于辞令。因有人进谗言被楚王流放疏远。(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郢都,烧毁了先王墓夷陵。

楚襄王的军队溃散了,不能再战,退到东北部保守在陈城。(公元前277年),秦军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

屈原作为楚王室同宗面对这一切惨败却无能为力,于是后来写了《哀郢》这首诗。山河破碎,在无助与绝望中屈原就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吴宫花草埋幽径,楚王台榭空山丘。历史已成过往云烟,但却给我们留下了端午节,还有诗.秦风《无衣》,楚辞《哀郢》,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