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

说是苏军胜利不假,可是随着苏联解体、一些资料被曝光后,军事专家们对这场战役有了新的注解。有学者在研究资料后表示:这是一场被夸大的神话,苏军在这场战役中可谓是“惨胜如败”。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双方的伤亡情况,在这次历时135天的战争中,双方共计投入兵力20万人,苏联阵亡失踪9703人,伤15251人,日本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单纯从伤亡比来看,日军完胜苏军,但是考虑到日本人口才几千万,苏联有两亿多,所以苏联是可以承担得起这点伤亡的,所以苏联不算输,勉强算是惨胜。但是我们要看看是什么条件下打出来的这种伤亡比,苏联的武器装备完虐日本。

整场战役,苏联投入的坦克数量是日军的七倍,且相比于日本的轻壳坦克,苏联的坦克要比日军的强大的多,最后损失了四百多辆。

苏军的火炮是日军的六倍,人数是日军的三倍,苏联投入了500架飞机,战后损失差不多一半,而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的也主要是飞机的轰炸。

苏军在诺门罕消耗的弹药总量差不多是中国军队八年的总消耗量,这一点既说明苏联的强大,有钱任性,也说明了中国的抗战是多么的艰难。就在这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苏军居然伤亡还高于日军很多,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苏军战斗力实在太弱鸡了,也说明日军战斗力的强大,绝对不是神剧中那样不堪一击。

日军关东军本来想投入更多兵力打败苏军,但是被大本营禁止了,后来派人去跟苏联签了停战协定,互相交换战俘,注意是停战,而不是投降,因为双方都不想打了,一方面苏联害怕德日联手,另一方面,日本觉得再打下去意义不大。日苏还签订了一个和平协定,后来日本再也没有打过北边的主意。

过去,我们都习惯性的认为,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惨败,以至于再也不敢进攻苏联。我们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苏军在此战一举歼灭日本国宝级的战车师团。

苏军仅战损6千人,就歼灭了6万日军,打破了日军北上,与德军一起夹击苏联的想法。甚至连传说中的大阪第四师团,也在其中刷了下存在感。

的确,此战日军是败给了苏军,但绝对不是惨败,上述的说法也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把苏军过度的神化,而贬低日军的战力,这显然就是“抗战神剧”的思维。

而回归真实的历史,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是切头切尾的惨胜!这场发生于1939年的远东战争,苏军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反观日军,不仅兵力上不及苏联,而且投入的师团也不是什么精锐(事实上,当时日军的主力,还是牢牢的被国共两军拖住)。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对手其实主要就是日军的23师团。这个师团在日军序列当中是排不上号的,就是一个警备性质的三单位制师团。该师团下辖第64、71、72联队,其炮兵联队所使用的火炮,还是第5师团淘汰的120毫米炮。这样低劣的战力,还比不上中国战场上的一个二流日军师团。

但正是这样一支日军,却让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场战役下来,苏军共计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

装备上,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90多辆。而日军方面,共计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才19000人。

综上所述,从战争角度出发,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的表现,真不怎么样。以如此优势的兵力,又在如此开阔的地形条件下开战,居然还能打出这水准,真不怎么光彩(要是咱们有这装备,估计23师团直接就被报销掉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