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末,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清朝末年。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上朝在紫禁城举行。 宦官召唤,众臣跨入养心殿。

等了片刻,六岁的溥仪皇帝和他的养母隆裕太后,慢慢地走向龙位。 溥仪登基之初,隆裕太后从幕布上听政,特别是国家摄政王辞职后,隆裕太后是清帝国的舵手。

这一次,隆裕太后并没有垂下龙座后面的帘子,大臣们也没有磕九下,而是俯身躬身三次。 说起王朝的古臣,我们知道有很多规矩。 如果大臣犯了错误,大臣就会失去生命。

自秦始皇建立秦朝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来,一直是三叩拜和九拜的礼仪。 古人的最高礼仪只在见到皇帝时使用。 而且它只用于正式场合。

一般场合没有那么多礼仪。 然而,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例外,当大臣们上朝时,他们没有磕九次头。 让我们看看那天是什么日子,那天发生了什么。

清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清朝已经没有了活气,随时都有崩溃的样子。 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的权力完全被架空,清朝只有一个空架子。

宣统第三年末,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末代早朝开放。但在这个早期的宫廷中,大臣们没有像以前那样鞠躬,而不是三次鞠躬和九次鞠躬。 怎么了?

在我国封建王朝,大臣与皇帝见面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大臣们在早朝上表现不好,就会被视为不尊重皇帝,甚至影响他们的仕途生涯,甚至导致死亡。

三叩九拜,作为封建王朝迎接皇帝和祭祖的伟大仪式,不容忽视。 然而,清朝的大臣们并没有使用三叩头和九拜仪式,而是在上一次他们去早期的时候鞠躬。

这背后有一些原因。 清朝皇室的失败者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 他们的表演是假的。此外,大臣们还向太后隆裕和溥仪讲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党送上断头台的恐怖故事。

这完全吓坏了溥仪和隆裕太后。 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隆裕太后和溥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母子二人最终决定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溥仪退位,清朝正式关闭。

在1912年2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发生了什么?早上在太监的召唤下,大臣们无精打采地走进养心殿,过了一会儿,隆裕太后和6岁的溥仪坐在龙椅上。

大清最后一个上午正式开始。 曾经挂窗帘的隆裕太后,没有放下龙椅后面的窗帘。 大臣们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溥仪三跪九叩,而是象征性地三鞠躬。

清朝一共存在了276年的时间,在历史上,清朝的存在时间并不算短,不可否认的是,从秦朝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在所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清朝存在的时间是最长的。

清朝在前期的发展中,无疑是出现了辉煌的局面,这就是康乾盛世的出现。只不过繁华终究落幕,最终的清朝走向了灭亡。1912年的时候,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了,此时,小皇帝溥仪已经是没有了实权。孤儿寡母的溥仪和隆裕太后,只能选择退位。这样的情况下溥仪才能够活下来。

大清王朝的国力曾十分强盛,但到了后期,由于列强的侵入和肆意掠夺,导致清朝国力日渐衰弱,而大清王朝内部的统治制度也是腐败且低效,这些都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清朝的发展。

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存在的最后一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早朝了。这一天,结束了古代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

这绝对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太监把早就拟好的《退位诏书》递给隆裕太后,刚接过诏书,隆裕太后就开始哭,刚开始是抽泣,慢慢就变成了号啕大哭。

可以说,无论是隆裕太后还是溥仪,都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

殿里的气氛在隆裕太后的哭声中变得更加悲凉和压抑,胡惟德和赵秉钧等人急着拿诏书跟袁世凯交差。

可是隆裕太后的哭声,一直是在殿中回响,此时的胡惟德和赵秉钧不忍心催促。

过了半晌,看着隆裕太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胡惟德急中生智,称在十二点之前再不下诏书,清室优待条件就要作废了。

一句话将隆裕太后吓住了,她拿出诏书,让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用玉玺盖章,交到胡惟德手里宣读一遍。

把诏书给了内阁大臣徐世昌,徐世昌用大清朝的传国玉玺重重的在诏书上盖上了印。然后交给了赵秉均,赵秉均照着诏书内容大声宣读了一遍。

诏书的内容是“……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

随着赵秉均把诏书读完,大臣们再一次向隆裕太后和溥仪三鞠躬,这时候大臣没有三跪九叩。最终,所有的委屈幻化成了泪水,伴随着隆裕太后最深的悲痛之情,深深地表现在了一句哭喊声——“祖宗啊祖宗……”中。

退位仪式结束后不久,隆裕太后便因为心中郁结于心,最终抑郁而亡。清朝就此彻底结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