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柳树的诗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 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 留取系郎船。

题柳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柳绝句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2.关于柳字的古诗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3.描写夕阳下春天刚发芽柳树的古诗

早春三月,被阴处的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寒意还没有消失,而柳树早已吐出一个个翠绿的小嫩芽,抽出青翠的枝条。

毛茸茸的嫩芽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它环顾四周,看见的还是枯枝败叶的一片。

于是,它舒展着身躯,舞动婀娜多姿的枝条。缀满了嫩绿的新叶,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摇曳,在舞蹈。

春天柳芽宝宝从睡梦中醒来探出头。

嫩黄的小芽在春风的沐浴下长成了绿油油的叶子美丽极了。闲逛之余,忽瞥见那棵老柳树,新枝被折了不少但丫间一抹新绿却是分外显眼。

仅仅一天,一天!它竟再次抽出新芽!这一棵老柳树,可谓老当益壮,全然不似那些新生的花儿,已被雨击得毫无招架之力。春天柳树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小芽在暖和的春风里不停摇摆着好象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柳树也为春天妆扮而开出了嫩芽。

春天徐徐走来,柳树悄悄发芽。春天来了,柳树饱胀的嫩芽像忍不住笑的孩童,“噗”的一声挂满了枝头。

4.柳树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倡楼启曙扉,园柳正依依。鸟鸣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西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城尘。

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

杂曲歌辞。昔昔盐。垂柳覆金堤

赵嘏

新年垂柳色,袅袅对空闺。不畏芳菲好,自缘离别啼。

因风飘玉户,向日映金堤。驿使何时度,还将赠陇西。

杂曲歌辞。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春池柳

李世民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边

杜甫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贺知章的《咏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 ,“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近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柔软。 “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烦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

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创造一个清凉世界。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帽子等。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柳芽嫩叶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垂柳耐水性强,生长速度快,因此,被广泛用以美化环境等。我国古代已大量植柳。

自古,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以它特有的温柔、轻盈、婆娑的婀娜风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成为吟咏对象。人们咏柳爱柳,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下了五株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便成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

点评:

本文由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引出“柳”,较自然。作者不仅能摹其形,而且能传其神。先介绍了柳的种类,然后介绍柳的外形,最后介绍其功用。对柳的介绍,有直接的描写,也有资料的引用,既有说明性的文字,也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读之能使人对“柳”这一树种有清晰的了解。文章语言细腻、优美,用大量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柳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发出“我们应大量植柳、护柳”的号召,极具感染力。

6.描写夕阳下春天刚发芽柳树的古诗

早春三月,被阴处的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寒意还没有消失,而柳树早已吐出一个个翠绿的小嫩芽,抽出青翠的枝条。毛茸茸的嫩芽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它环顾四周,看见的还是枯枝败叶的一片。于是,它舒展着身躯,舞动婀娜多姿的枝条。缀满了嫩绿的新叶,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摇曳,在舞蹈。

春天柳芽宝宝从睡梦中醒来探出头。嫩黄的小芽在春风的沐浴下长成了绿油油的叶子美丽极了。

闲逛之余,忽瞥见那棵老柳树,新枝被折了不少但丫间一抹新绿却是分外显眼。仅仅一天,一天!它竟再次抽出新芽!这一棵老柳树,可谓老当益壮,全然不似那些新生的花儿,已被雨击得毫无招架之力。

春天柳树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小芽在暖和的春风里不停摇摆着好象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连柳树也为春天妆扮而开出了嫩芽。

春天徐徐走来,柳树悄悄发芽。

春天来了,柳树饱胀的嫩芽像忍不住笑的孩童,“噗”的一声挂满了枝头。

7.咏柳整篇诗,诗意

贺知章,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卒于玄宗天宝三年(744),中国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维摩、一字季真,号石窗,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开元(713~741)中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

少时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好饮酒,善谈说,与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等为友,人称“酒中八仙”。晚年还乡为道士。

他的诗以绝句见长,著有《贺知章集》。其书法善草隶,纵笔如飞,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

《孝经》,纸本,现藏日本,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全卷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

此卷另有刻本传世。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

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

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2,评析: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更是赞美垂柳的诗。它颂扬春天的柳枝,体察春天的和风;它欢呼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活力,它讴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