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尽心上》全文古诗

(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

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①。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②,非正命也。” 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

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①岩墙:就要倾塌的墙。

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

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四)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六)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

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

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不认为不如别人是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八)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说:“古代的贤君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古代的贤士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乐于行道而忘记了别人的权势,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尽礼,就不能常常见到贤士。相见尚且不可多得,更何况要把他们当臣属呢?” (九)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

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

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

(十)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说:“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的,是平凡的人。至于杰出人物,即使没有文王出现,也能奋发有为的。”

(十一)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①,如其自视欿然②,则过人远矣。” 孟子说:“把韩魏两大家的财富增加给他,如果他还自认为没有什么,那他就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注释】①韩魏之家:指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中的韩魏两家。这两家当时拥有很大的权势和很多的财产。

②欿(kǎn):“坎”的假借字,视盈若虚的意思。 (十二)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说:“依据(让百姓)安逸的原则去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累也不怨恨;依据(让百姓)生存的原则去杀人,被杀的人虽死不怨杀他的人。”

(十三)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说:“霸主的百姓愉快欢乐,圣王的百姓心旷神怡。(圣王的百姓)被杀而不怨恨谁,得了好处而不报答谁,一天天趋向于善,却不知道谁使他们这样。

圣人经过哪里,哪里就受感化;住在哪里,哪里就有神奇的变化,造化之功上与天齐下与地同,难道说只是小小的补益吗?” (十四)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

2.玩得不够尽心的诗句有哪些

中国最有气势的诗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力拔山兮气盖世!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

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3.有关尽力的诗句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ju居)躬:弯腰表示恭敬,引申为小心谨慎。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直到死去为止。《后出师表》中所言史实多自相矛盾,一般认为是他人的拟作,并不出自诸葛亮之手。但由于~以直抒胸臆的表观手法,准确而传神地表现了诸葛亮公而忘私的品格,因此它和诸葛亮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后世赞美忠臣品格或表示耿耿忠心的常用成语。现在引用时,“力”常作“瘁”(cui翠)。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后出师表》

4.形容尽力的诗句有哪些

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偈 》,由唐代的·景岑禅师作: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释义·赏析·引用】 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

唐代景岑和尚,号招贤大师。长沙人,幼年出家,为南泉弟子。

住洞庭湖长沙山,大开化门,机锋敏捷,同道敬为虎和尚。这首偈诗是景岑禅师在与僧众谈佛理时出示的。

在另一部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中也记载了这首偈诗,其中“百尺竿头”作“百丈竿头”:“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丈竿头”或“百尺竿头”即百丈高的竿子顶端或百尺高的竿子顶端,是佛教用语,指极高处,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的意思是说,道行修养到了很高程度便停止不前的人,虽然也算登堂入室了,但还未达到“真”的境界。

“百尺竿头须进步”是针对上面的“不动”说的,意思是即使道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须继续修炼,不断进步。下一句“十方世界是全身”就是佛教所说的“真”的境界,意思是到那时“十方世界”就是你的整个身体,你的整个身体就是“十方世界”。

后来“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偈诗在使用中,基本脱离了原本的佛教义理,成了励志诗句。用于劝勉、激励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再接再厉,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

并由此诗句提炼出了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运用举例:宋·朱熹《答巩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

另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简析:《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

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4.、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1、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12、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3、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14、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15、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关于尽力而为的成语:恪尽职守 呕心沥血 事必恭亲 尽忠尽职 尽心竭诚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尽心竭力 竭忠尽智 尽智竭力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尽忠竭力 过门不入 赴汤蹈火 周公吐哺 忠于职守 夜以继日 鞠躬君子 殚精竭虑 风雨无阻 浑然忘我 殚精竭虑 克己奉公 励精求治 夙兴夜寐 焚膏继晷 废寝忘食 全力以赴 通宵达旦。

5.玩得不够尽心的诗句有哪些

中国最有气势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力拔山兮气盖世!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它强任它强,轻风拂山冈, 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6.《孟子·尽心上》古诗全文是什么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

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出处: 《孟子·尽心上》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所著。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籍贯鲁国邹今山东邹城生卒年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