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字数最少的诗,除关雎、采薇、蒹葭外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诗经 · 国风 · 周南》 题祝愿家族昌盛. 【概要】怀念召伯的政德.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革,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描写小史星光之下,夜行奔忙,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幸.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这些够了么?。
2.字数少的古诗要30首
古诗词赏析1《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被历代诗人公认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3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紧扣夔州特定环境。
首联对起,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奇妙无比。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情怀,透过沉郁苍凉的对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
四句诗闻与见,山和水,两两间隔,妙语天成。后四句写登高时触发的感慨,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颈联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使人深深感到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脉搏,并和上联的“无边”、“不尽”,在意境上互为呼应。尾联也以对作结,并分承五六两句,盖久客则艰苦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所以白发频添,酒杯难举,同时点出了此时艰难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4 《秋兴》(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章法严密:从白天写到日暮,从日暮写到天黑,从月光的移动写出时间的消逝。这是时间的结构。
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的结构:第一首几乎全是写夔州的秋天,只有“故园心”三个字遥遥呼唤了长安;到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是长安,“画省香炉违伏枕”也是长安,对长安的怀念开始一点点地增加。杜甫不是只用理性来安排他的结构,他是随着他感情的感发来写他对长安之思念的。
从现实夔州的秋天一直写到心中往昔长安的春日,杜甫的描写既反映了现实又超脱出现实。他不被现实的一事一物所拘限,就好像蜂之酿蜜,那蜜虽然采自百花,却已不属于百花中的任何一种。
5《秋兴》(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起笔两句,最称警挺,已摄秋景之神。前两联极写绝塞萧森秋景,有笼盖八章之势。
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府的往复。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6《春夜喜雨》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
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7凉州词 王之涣 。
3.人们很少听过的古诗有那些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 秋风入窗里罗账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华山畿 《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君既侬死独生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侬开 折杨柳歌辞 《北朝乐府民歌》 腹愁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春思 (唐)李白 燕草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妾断肠时 春风相识何事入罗帷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尽总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此《神童诗》本是少儿启蒙诗,可惜党国的课本没有.. 花 冬去送温暖 春来驱严寒 为谁情深深 为谁意绵绵 . 鸟 年年迎春到日日报春晓 青山意不尽 绿水情未了 . 虫 闻声寻其踪 已入万花丛 为谁唱高歌 歌声太纵情 . 鱼 游来无所依 游去无所思 远看一幅画 近看一首诗。
4.关于勤学的古诗少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步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