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鸟的古诗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无可耐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杂树生花,草长莺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商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凄凄鹦鹉洲.

飞鸟尽,良弓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无题>>

鹦鹉能言,不离于禽.

2.含有鹦鹉名称的古诗句有什么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出自崔颢的《黄鹤楼》

【2】《鹦鹉》

杜甫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3】《春词》

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及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羽,每因喂食暂开笼。

【5】《宫中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6】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7】望鹦鹉洲怀祢衡

李白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8】商山路逢

白居易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

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3.鸟的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山涧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恋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池中春蒲叶如带

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

双双伯劳飞向东

知君暗泊西江岸

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

满山风雨杜鹃声

鸳鸯怕捉竟难亲

鹦鹉虽笼不著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

闲行一步亦随身

五柳先生本在山

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

自起开笼放白鹇

4.形容鹦鹉的成语有哪些

绿衣使者 鹦鹉能言

鹦鹉学舌 鹦鹉学语

1、绿衣使者 lǜ yī shǐ zhě

解释 :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2、鹦鹉能言 yīng wǔ néng yán

解释 :鹦鹉也能学人说话。比喻谨防走漏消息。

3、鹦鹉学舌 yīng wǔ xué shé

解释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4、鹦鹉学语 yīng wǔ xué yǔ

解释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5.鹦鹉的成语大全

鹦鹉学舌yīng wǔ xué shé

[释义]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

[正音] 舌;不能读作“sé”。

[辨形] 舌;不能写作“吞”。

[近义] 拾人牙慧

[反义] 独辟蹊径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拾人牙慧”(879页)。

6.关于鹦鹉的成语

关于鹦鹉的成语:鹦鹉学舌、猫噬鹦鹉、绿衣使者、鹦鹉能言、巧舌如簧。

1、鹦鹉学舌

【拼音】:yīng wǔ xué shé

【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出处】:朝代宋,作者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白话释义】:像鹦鹉只学人说话,不能令人满意。经传佛的意思;不到佛的意思,只是背诵,这是学习对人,我不同意。

2、猫噬鹦鹉

【拼音】:māo shì yīng wǔ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出处】:朝代宋,作者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白话释义】:至今蜀人谈笑取乐,说排挤好人的人就像‘猫吃鹦鹉’似的。

3、绿衣使者

【拼音】:Lǜ yī shǐzhě

【解释】: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

【出处】:超嗲五代,作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鹦鹉告事》:“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鹦鹉为‘绿衣使者’。

【白话释义】:那时仆妾们都没有觉察到,有一只鹦鹉在堂前架上。……就把鹦鹉封为‘绿衣使者’。

4、鹦鹉能言

【拼音】:yīng wǔ néng yán

【解释】:鹦鹉也能学人说话。比喻谨防走漏消息。

【出处】:朝代西汉,作者刘安《淮南子·说山训》:“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是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

【白话释义】:鹦鹉会说话,但却不能使用。这是为何呢?因为得到他所说的话,却不知道他所说的意思。

5、巧舌如簧

【拼音】: 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释】: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朝代春秋、作者佚名《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白话释义】:花言巧语如丝簧,脸皮真厚太无耻。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