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牡丹的古诗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2.咏牡丹的诗句有哪些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

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

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他在一首咏白牡丹的七绝中,用蟾精雪魄来比喻她: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暧气庭面倒银杯。

他还有“冰肌玉骨钟琼萼,雪魄蟾精孕秀根”的句子。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后以蟾指代月亮。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又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玩花作乐,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有些牡丹诗描写了豪贵们赏花作乐,如醉如狂的情景。

他们不但白天赏玩,夜间还掌灯把火观看,及时行乐,不分昼夜。“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唐。

卢纶)。“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

王毂)。李贺在《牡丹种曲》中,也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

“春草”即牡丹。深知有民疾苦的大兰人白居易则大声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

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上行下效,皇上纵情剥夺,不思王道。

豪门贵族家的纨绔子弟们,也只知道求耳目欢愉,却根本不知五谷为何物,不问稼穑之艰难。白居易在其著名的牡丹诗《买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第三,借花抒情,伸述心志。

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

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行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大无,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伊洛”,指河南的伊河、洛水。

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所作。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到作诗时整整十年。

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溪畔,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洛阳。北宋时洛阳盛产牡丹,在家乡时每年都可以看到,如今诗人作了江南的流浪者,因看牡丹花而引起乡思。

此类牡丹诗颇多,如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亦属于此: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

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 第四,描写了诗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

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老子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李商隐人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

“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

3.《惜牡丹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轼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读者陶醉在李商隐、苏轼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4.有关牡丹的古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唐·刘禹锡 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唐·韩愈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 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 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5.有关咏牡丹的诗句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关于的牡丹的著名诗句)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6.描写牡丹花的古诗词

1.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2.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3. 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4.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5.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6. 、绿艳闲且静,红衣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7.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8.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9.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0.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1. 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2.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3.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4.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15.

16.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17.

18.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9. 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20.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1.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 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 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 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 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 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