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2.两首爱国的古诗5言绝句7言绝句也可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五言绝句一首,七言绝句一首,五言律诗一首,七言律诗一首,爱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塞军旅)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别诗)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爱国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山水诗)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五言绝句)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言绝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言律诗)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七言律诗) 归 园 田 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园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