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里面讲到合规的句子
一、《离骚》
1、诗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2、译文: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二、《离骚》
1、诗句: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2、译文: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三、《离骚》
1、诗句: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屈原《离骚》
2、译文: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四、《卜居》
1、诗句: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屈原《卜居》
2、译文: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2.古诗词里面讲到合规的句子
一、《离骚》1、诗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2、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二、《离骚》1、诗句: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2、译文: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三、《离骚》1、诗句: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屈原《离骚》2、译文: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四、《卜居》1、诗句: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屈原《卜居》2、译文: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3.关于“合规”的古诗词有哪些
一、《离骚》诗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译文: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二、《离骚》诗句: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译文: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三、《离骚》诗句: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屈原《离骚》译文: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四、《卜居》诗句: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屈原《卜居》 译文: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 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 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五、《孟子·离娄上》 诗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译文: 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
4.古代关于合规的故事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马谡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然后,就带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 但马谡刚愎自用、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曹魏名将张合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马谡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完全失败。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
而马谡素来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获时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并且两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时诸葛亮泪如雨下。之后诸葛亮上表要求降职处分自己,也承担了部分北伐失败的责任。
2.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3.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 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现。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4.商鞅立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5.法当有常。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
他做大理丞时,清理大量疑难积案,一年中判处有罪或无罪释放的多至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 有个武卫大将军叫权善才的,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仁杰上奏罪该免职,高宗认为太轻了,叫马上把他处死。
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不当死。 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此人斫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掉!” 旁边的人示意仁杰赶快走开,仁杰不理睬,说:“我听说违背圣意、做出背叛皇上事情的人,自古以来都要蒙受灾难。
但是我不以为是这样。如果处在桀纣时期,那就要蒙难了,但处在尧舜时期,就不会。
臣等现在正处在尧舜时期,不怕还有像比干被杀那样的事情。 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众,无论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 刑法既无常规,教万民何所措其手足?陛下一定要变通法律,就从今天开始吧。
古人说,假如偷了长陵的一把土就把那人杀了,这怎么能是一个好皇帝? 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将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
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听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以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的态度缓和一些了,权善才因此得以免死。
5.形容奋发努力的古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表达自信心的古诗句有哪些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两汉曹操的《龟虽寿 》
4、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出自清代曹雪芹的《临江仙·柳絮》
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出自唐代黄巢的《题菊花》
1、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临江仙·柳絮
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5、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