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头带有”风和日丽”的现代诗句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
岳阳楼也别有一番韵味。洞庭湖平静秀美,上下天色湖光交相呼应,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灿烂的日光在鱼鳞上泛出了绚丽光彩。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若不是水面时时泛起层层涟漪,简直就如一整块的碧玉一般,不可分割,令人怜爱。
这时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微风拂过,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沉醉在此等美景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不知回返。
2.宋代诗人程颢描写风和日丽的
楼主应该是想问描写风和日丽的诗词吧
这里有一首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3.描写风和日丽的下午的句子
脸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斟一壶清茶,打开窗,享受春风拂面的喜悦,再听着古琴轻轻地诉说历史。我拿起一支笔,铺开画卷,试图绘出在我心中一张张脸的色彩和轮廓。
琴音如流水一般,泠泠作响,雅致而内敛。伴随着音乐的旋律,一张张脸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和善的微笑,优雅的姿态,慈祥的长眉与飘逸的胡须……当然,还少不了头上的青巾以及那洞察一切的深湛的目光。或许孔老夫子在与他交往的所有人中,喜欢的或是不喜欢的,都是这样一副和蔼的样子。但是,在他那双洞察世间智慧以及万物的眸子中,还有着些许特殊的情感。那是不为人所认同的失意,是人生不得志的无奈吗?也许是,但是我更愿意认为那是在人之不已知与不得志的一生背后的那一颗不懈追求的坚强的心。
流淌在琴弦中的音符慢慢地跳跃进起来,阳光而温暖的节奏也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拿起笔,轻轻地勾勒起另一个轮廓。黝黑的脸庞,上挑的嘴角,额头上还有的豆大的汗珠,以及那眺望远方的,带着六分纯净三分悠扬以及一分醉意的目光。这是在飞鸟结伴而还的晚霞下,拎着小酒壶走在自己“草盛豆苗稀”的田边远眺山峦的陶渊明吧。他向我们诉说了官司场之外的别样风情:扛把锄头,在田间愉快的劳动,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诗人一定是乐在其中。我也在那淳朴的民风,厚道的心灵的交相辉映下看到了陶潜那颗纯净的心。
琴音忽地一变,旋律也变得大开大阖,铮铮然有金戈铁马之声。我闭上眼,仿佛看到了在昏暗的灯光下,那张清瘦的脸。那是一个有着雪髯、剑眉的将军。他垂着头,正在拂试他那久疏战阵的宝剑。他不会让宝剑生锈,因为他要带着他的剑,为国杀敌。他要重新找回那个四十年前“气吞万里如虎”,独闯敌营,力擒叛逆的自己。从宝剑的锋芒中折射出了他年少从军时所走过的烽火之路。宝剑依然锋利,英雄也未迟暮,但南宋的懦弱与昏庸不断地消磨、摧残他的心。他那“廉颇老矣”的感慨向人们诉说着“别有人间行路难”的现实。但是,他,辛稼轩的坚强的意志永远让他那豪气冲天的报国之心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褪色。
音符停止了跳动,重新恢复了那流水般激越的旋律。我轻轻地呷了一口茶,心情也回复平静,我静静地凝视着这三张伟大的脸,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与敬意。是他们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品质,在中华民族千年长河的积淀中,在近百年风沙的洗礼中,历久弥新,绽放光芒。这些品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为有一颗坚强的心,我们中华民族克服重重障碍,跌宕起伏地延续至今;因为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们创造了一个个盛世,铸就了一个个辉煌;因为我们有一颗颗自强不息的心,我们顶住了外国列强的百年侵略,使中国屹立在强国之林。
也希望中华之心永远驻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