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卡一至五十首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中的古诗,诗句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语文园地七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晔《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的《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四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 洞 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忆 江 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23古诗三首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古代汉乐府诗、北朝民歌和唐、宋、明、清等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留下的经典诗歌,大多数是人们能够熟诵的古诗,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代表性,所以最适宜小学生自备阅读、熟记背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
2.四年级下册古诗33首
1、《江南》 【年代】:汉【作者】: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年代】:南北朝【作者】: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年代】:唐【作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年代】:唐【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年代】:唐【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年代】:唐【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年代】:唐【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年代】:唐【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年代】:唐【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唐【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年代】:唐【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年代】:唐【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唐【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 【年代】:唐【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年代】:唐【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年代】:唐【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5、《绝句》 【年代】:唐【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 【年代】:唐【作者】: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游子吟》 【年代】:唐【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江雪》 【年代】:唐【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寻隐者不遇》 【年代】:唐【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枫桥夜泊》 【年代】:唐【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渔歌子》 【年代】:唐【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塞下曲》 【年代】:唐五代【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望洞庭》 【年代】:唐五代【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四年级下册古诗1000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大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小学四年级下册20首古诗
四年级上学期1.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前出塞 唐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4.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寿阳曲.渔村夕照 元 马致远 鸣 榔 罢,闪 暮 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6.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9.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2.秋浦歌 唐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3.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望江南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6.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17.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8.五柏抱槐 清 孔庆镕 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
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19.题都城南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离思 唐 元稹(zhěn)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四年级下册15首古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是这个吗。
7.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共6首)
1课 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 洞 庭1.课文简说。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忆 江 南1.课文简说。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词句解析。(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谙”: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23课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
8.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湖光秋月
(1)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赏析】但在从清次句境中有人,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2)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相交,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打磨的铜镜.【赏析】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诗人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无风的时候.可以想象,呈现在他面前的,会是怎样一片宁静、和谐的湖光月色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很像是还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