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有名城的诗句两句有什么

1,《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忆江南·江南忆》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话文释义: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话文释义: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4,《送人游吴》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白话文释义: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白话文释义: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2.描写名城的诗句

1、扬州

《忆扬州》

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译文: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竟然占去了两分。

2、苏州

《送人游吴》

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3、洛阳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4、西安(长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5、南京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6、杭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诗中城 诗句 作者

心灵的祭奠

赏王竞成《弥 留》

痴 山

读博友诗文,赏读到《弥留》,反复吟诵,情融诗中成此感言。

《弥留》深情,从诗中能读出对慈母深深的怀念;能品出诗人悲恸欲绝的无尽哀思。诗意象饱满,意境开阔,二者达到了有机统一。诗语言别致,自然天成,极富张力。首节如下:

“老屋. 虚弱的睁不开眼睛

两个窗户关闭 ,寂静. 一把刀

挖着时间的心脏,倒吸气的声音

忽略不计;灯光臃肿塞满陈旧的角落

悲伤围坐,想挡住死神的造访.”

首节以“虚弱的睁不开眼睛的老屋”隐喻弥留之际的母亲,密切有机联系的意象群很好表达了诗人的深情。“悲伤围坐,想挡住死神的造访”一句,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深情。

“ 黎明前的夜,黑的恐怖.天空阴翳的一张脸

浓郁的看不见一丝皱纹的缝隙,像一场阴谋

在老屋上空,伏羲.窥视,有点不地道的气味.

一双手,血色暗淡;凉意渐渐升温,脉搏偶尔

闪现. 像走进一口干涸的深井的底层

黑暗,沉闷。。窒息的感觉压迫的胸口

就要膨胀,晕眩;坠进深渊.”

二节从“空间”中的老屋转换到“时间”中的夜,再自然过渡到对母亲弥留之际手的细腻特写。继而上升到瞬间主观感受“像走进一口干涸的深井的底层” “就要膨胀,晕眩;坠进深渊”。准确表达了诗人在母亲弥留之际巨大失落和悲恸。

“之际,声音;颜色,温度;弥留

爱,哀伤;牵挂,语言消失。

六点三十六分,雨和泪巧合在一起

飞舞.灵魂远游,老屋坍塌。

一根撑起家的大梁,崩断。

炊烟熄灭,母亲羽化;

弥留,温暖的笑容;没有了往日的滋润.

那怕咳嗽一下,让我们再听到那熟悉的;

带着乳香的方言。”

三节“之际”二字虚词实用极显功力,至“语言消失”老母亲仙逝。接着的“六点三十六分”让心灵铭刻了这个时间,“雨和泪巧合在一起、飞舞。灵魂远游,老屋坍塌。一根撑起家的大梁。崩断。”至此,诗意抒发的淋漓尽致,可谓之意尽。

笔者窍以为此诗的不足,就是在这之后的部分给人过于直白的感觉。诗毕竟是含蓄的艺术。如果诗人能忍痛舍去之后的几句,也许这首诗更凝练,诗意更浓。

最后,借老诗人桑恒昌先生《心葬》中的诗句:“将母亲土葬,土太龌龊;将母亲火葬,火太无情;将母亲水葬,水太漂泊;只有将母亲心葬了!”来表达孝子的赤心,并献上对母亲的哀思。

选我哦!!!

4.诗中有名城的诗句两句有什么

1,《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忆江南·江南忆》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话文释义: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话文释义: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

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4,《送人游吴》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白话文释义: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白话文释义: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5.描写名山的诗句和描写名城诗句

1.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0.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1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6.请写出下列古诗的作者与诗句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7.诗中城 诗句 作者

心灵的祭奠赏王竞成《弥 留》痴 山读博友诗文,赏读到《弥留》,反复吟诵,情融诗中成此感言。

《弥留》深情,从诗中能读出对慈母深深的怀念;能品出诗人悲恸欲绝的无尽哀思。诗意象饱满,意境开阔,二者达到了有机统一。

诗语言别致,自然天成,极富张力。首节如下:“老屋. 虚弱的睁不开眼睛两个窗户关闭 ,寂静. 一把刀挖着时间的心脏,倒吸气的声音忽略不计;灯光臃肿塞满陈旧的角落悲伤围坐,想挡住死神的造访.”首节以“虚弱的睁不开眼睛的老屋”隐喻弥留之际的母亲,密切有机联系的意象群很好表达了诗人的深情。

“悲伤围坐,想挡住死神的造访”一句,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深情。“ 黎明前的夜,黑的恐怖.天空阴翳的一张脸浓郁的看不见一丝皱纹的缝隙,像一场阴谋在老屋上空,伏羲.窥视,有点不地道的气味.一双手,血色暗淡;凉意渐渐升温,脉搏偶尔闪现. 像走进一口干涸的深井的底层黑暗,沉闷。

窒息的感觉压迫的胸口就要膨胀,晕眩;坠进深渊.”二节从“空间”中的老屋转换到“时间”中的夜,再自然过渡到对母亲弥留之际手的细腻特写。

继而上升到瞬间主观感受“像走进一口干涸的深井的底层” “就要膨胀,晕眩;坠进深渊”。准确表达了诗人在母亲弥留之际巨大失落和悲恸。

“之际,声音;颜色,温度;弥留爱,哀伤;牵挂,语言消失。六点三十六分,雨和泪巧合在一起飞舞.灵魂远游,老屋坍塌。

一根撑起家的大梁,崩断。炊烟熄灭,母亲羽化;弥留,温暖的笑容;没有了往日的滋润.那怕咳嗽一下,让我们再听到那熟悉的;带着乳香的方言。”

三节“之际”二字虚词实用极显功力,至“语言消失”老母亲仙逝。接着的“六点三十六分”让心灵铭刻了这个时间,“雨和泪巧合在一起、飞舞。

灵魂远游,老屋坍塌。一根撑起家的大梁。

崩断。”至此,诗意抒发的淋漓尽致,可谓之意尽。

笔者窍以为此诗的不足,就是在这之后的部分给人过于直白的感觉。诗毕竟是含蓄的艺术。

如果诗人能忍痛舍去之后的几句,也许这首诗更凝练,诗意更浓。最后,借老诗人桑恒昌先生《心葬》中的诗句:“将母亲土葬,土太龌龊;将母亲火葬,火太无情;将母亲水葬,水太漂泊;只有将母亲心葬了!”来表达孝子的赤心,并献上对母亲的哀思。

选我哦!!。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