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几的诗句,写浓浓树荫,鸟儿的歌声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诗意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2.白居易中《轻肥》“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许多人知道衢州,也许是从白居易的这一首中开始的。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轻肥》一诗中写道:
《轻肥》秦中吟之七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中军宴,走马去如云。
樽垒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公元788年白居易17岁曾到衢州任所,后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对衢州的情况可谓比较了解。
不知是白居易的诗太流传,还是衢州府因旱发生的事太悲惨,许多没有到过衢州的人,居然都知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一让人心惊肉跳的诗句。而其实,衢州并不乏水,乌溪江、衢江几千年来恩泽浙西。可是,衢州的江河小溪,属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易涨易退,且衢州田地多沙性且处于光热高值区,水易渗漏、易挥发。因此,一代又一代衢州人处在“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苦苦挣扎之中。إ
自从“乌溪江引水工程”建成后,再也没有大旱的情形发生了。
老白泉下有知,也该为老百姓高兴了。
3.求衢州橘子的诗词 一定要衢州的
衢州十月橘子红(里面找 = =+)
在金色的10月,衢江两岸呈现一派“橘熟黄香压树低”的胜景。漫步在橘林中,闻着温馨的橘香,使人心旷神怡;随手摘下一个品尝,酸中有甜,甘美无比。外乡的朋友们,听到这里,他该流口水了吧。我想,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橘子是我们衢州的一大名产呢!
橘子呈扁圆形或圆形,成熟时呈金黄色,挂在树梢上,与那一年四季永远碧绿的叶子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情趣。许多文人墨客因此诗兴大发,“尤爱金黄千树橘,碧岑丹地耀无穷”,便是清朝诗人孙熊在这种意境下给后人留下的美好诗句。
橘子大小不一,一般直径5厘米,二三两重,大的则有半斤左右,几乎相当于一个柚的重量了。橘皮鲜润欲滴,上面有一个个圆滑的突起,突起里含有大量橘皮油,这种油可以提炼香精。橘香便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剥开橘皮,露出一瓣瓣的橘瓤,每瓣正好是呈一个半圆形,互相挨着,构成一个球体。橘瓤表面裹着橘络,衬着橘膜。橘膜有两片,其间有一条合线,沿着合线将橘膜分开,露出一根根紧挨着的细针模样的果肉,“细针”外面也有一层膜,里面饱含着果汁。橘络、橘皮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定喘的功用,是很有疗效的中药。
橘树初夏时分开花,一年开一次;花是白的,共有五瓣,缀在绿叶中,引来无数的彩蝶和蜜蜂。花期过后就结出果实,尚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味道很酸;直到深秋,橘子才转入成熟期,变成橘红色。清朝朱彝尊诗云:“株株当暑绿,颗颗入秋黄。”写的就是这一情况。
我们衢州市是橘子的家乡。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这样描写过衢江两岸的景色:“夹岸绿溪悉生支竹与芳枳、木莲,杂以霜菊、金橙。”可见,早在 1500多年前,衢州已经开始栽培橘子了。
衢州橘子产量很高,城西的航埠更是橘子的盛产地 。橘熟时节,向航埠的公路两旁望去,到处可见金色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技头。据记载,溪乡篁步(航埠)的橘子在明朝及清朝时,每年都得向朝廷进贡。如今的橘子生产,当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如在橘子收获的季节,有朋友来衢州做客,热情的衢州人定会献上一些衢橘让他们饱饱口福,或许还会领他们去一趟航埠,让他们观赏一番衢州橘林的美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