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山的诗句

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 《汉江临泛》) 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唐·张锡: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唐·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元·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2.带有山字的古诗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三十首带山的古诗

1.《山中》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2.《西塞山怀古》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山房春事》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4.《寄全椒山中道士》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5.《秋山寄陈谠言》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6.《鲍山》年代: 宋 作者: 曾巩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那得叔牙城。7.《山老吟》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不行山下地,唯种山上田。

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讵知文字力,莫记日月迁。

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8.《望山》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9.《山行》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0.《游昌化山精舍》年代: 唐 作者: 卢照邻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11.《山中叙志》年代: 唐 作者: 王绩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

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

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12.《宴韦司户山亭院》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人幽想灵山,意惬怜远水。习静务为适,所居还复尔。

汲流涨华池,开酌宴君子。苔径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横琴了无事,垂钓应有以。

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13.《病后访山客》年代: 唐 作者: 张祜 久病倦衾枕,独行来访君。

因逢归马客,共对出溪云。新月坐中见,暮蝉愁处闻。

相欢贵无事,莫想路歧分。14.《登北固山望海》年代: 唐 作者: 吴筠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

跻览何所见,茫注潮汐驰。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

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

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15.《谒山》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16.《石楼山见月》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17.《山亭夜宴》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示阑,林端照初景。18.《喜逢郑三游山》年代: 唐 作者: 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19.《山家》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20.《山阁晚秋》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21.《病起题山舍壁》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22.《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23.《山竹枝》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

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

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24.《山院避暑》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行乐江郊外,追凉山寺中。

静阴生晚绿,寂虑延清风。运塞地维窄,气苏天宇空。

何人识幽抱,目送冥冥鸿。25.《山中留客》年代: 唐 作者: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26.《山行》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

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

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27.《早春鱼亭山》年代: 唐 作者: 薛稷 春气动百草,纷荣时断续。

白云自高妙,裴回空山曲。阳林花已红,寒涧苔未绿。

伊余息人事,萧寂无营欲。客行虽云远,玩之聊自足。

28.《太山吟》年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太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太山侧。慷慨激楚声。

29.《山中绝句》年代: 清 作者: 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30.《北山作》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

4.有关山的古诗句

西岳华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望岳】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华岳】王维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只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南岳衡山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回雁峰】齐己

瘴雨过孱颜,危边有径盘。

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影北鸿声乱,青南客道难。

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

【游南岳】张乔

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

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

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

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北岳恒山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黄山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登天都峰】缪岛云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5.有什么带有山的诗句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