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氓》题材是什么
钟心为甯 :你好。
《氓》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
此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它首先让我们窥见古代集市贸易的一个侧面,以后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嫁娶的简单礼俗。特别是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相恋时的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写被弃后再涉淇水返回娘家的情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以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兴起内心的感情。同是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表现了悲喜不同的心境,真是情以物迁,情与景会,妙极妙极!
2.以《诗经氓》意思为体裁写作文怎么写
拼音:méng】《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
由于《氓》诗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3.《诗经· 氓》全诗
《国风·卫风·氓》作品别名《氓》、《卫风·氓》,创作年代周代,作品出处《诗经》,文学体裁四言诗,作者无名氏。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626166,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4.什么是“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鹤鸣》、《灵台》、《氓》、《七月》等。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 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风 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 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雅 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颂 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颂 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5.氓选自诗经中的什么部分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6.根据《诗经》中的《氓》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叙述了主人公婚恋生活中
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相思相恋,占卜结婚;男子移情;女子辛勤持家,男子凶恶相对;少年时期甜蜜相处,海誓山盟。
2不会。
3.“子”到“复关”再到“士”。原因:女子一开始对男子有好感,所以称“子”,后来女子喜欢上了男子,就用“复关”特指男子,最后男子移情别恋,女子伤心难过,就用了对男子通称的“士”以表示女子对男子行为的不满,和想断绝关系的心情。
4.以叙事为主。
我查到的2的答案是3次提到淇水,第一次是结婚时婚姻的见证,第二次是女子被遣送回家时内心的悲伤,第三
次是女子想通时再次联想到戚淇水曾见证二人喜接连里。还有一个是1.是女子和男子爱情的见证。
2.女子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像淇水一样天长地久。
3.景物描写,烘托气氛,表达心情。还有一个: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也反应姑娘对这位小伙子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第二次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应该是回忆嫁时的情景,也以打湿裙裾喻自己的择婿不慎
第三次写淇水,“淇则有岸,湿则有泮”,这应该就是一个比喻的用法,就是说,做什么都要有个限度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