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命靡常的意思是

“天命靡常”的意思是: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

【出处节选】《大雅·文王》——先秦·佚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白话译文】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扩展资料

1、《大雅·文王》创作背景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是一首政治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朱熹认为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旦。

2、《大雅·文王》鉴赏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通篇用“赋”的手法,歌颂周文王受命于天建立周邦的功绩,叙述商周兴亡隆替的道理,告诫勉励周成王及后世君王应顺应天命施行德政,反复叮咛告诫周朝臣子及殷商归周诸臣要顺应天命效忠周朝,情意十分恳切。

此诗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

这篇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显。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2.无忝尔祖,式救尔讹出自诗经哪一首诗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3.翻译一句话,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就是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文: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4.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是什么意思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释义:靡,无。

意思是上帝赋予的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帝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有天命还要统治者自己的德去配合。

天也是指的统治者,这是告诫统治者的。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出自先秦诸子著作《尚书.多士》,原文选段: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

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

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

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 译文: 王这样说:你们这些殷商的旧臣们!纣王不敬重上天,他把灾祸大降给殷国。

我们周国佑助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执行王者的诛罚,宣告殷的国命被上天终绝了。现在,你们众位官员啊!不是我们小小的周国敢于取代殷命,是上天不把大命给予那信诬怙恶的人,而辅助我们,我们岂敢擅求王位呢? 正因为上天不把大命给予信诬怙恶的人,我们下民的所作所为,应当敬畏天命。

我听说:‘上帝制止游乐。’夏桀不节制游乐,上帝就降下教令,劝导复桀。

他不能听取上帝的教导,大肆游乐,并且怠慢。 因此,上帝也不念不问,而考虑废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罚;上帝于是命令你们的先祖成汤代替夏桀,命令杰出的人才治理四方。

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人不力行德政,慎行祭祀。也因为上天树立了安治殷国的贤人,殷的先王也没有人敢于违背天意,也没有人不配合上天的恩泽。

当今后继的纣王,很不明白上天的意旨,何况说他又能听从、考虑先王勤劳家国的训导呢?他大肆淫游泆乐,不顾天意和民困,因此,上帝不保佑了,降下这样的大丧乱。上帝不把大命给予不勉行德政的人,凡是四方小国大国的灭亡,无人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惩罚。

扩展资料: 《尚书》中说:“天命靡常,唯德是从”。“天命”是存在的,天佑王命也是不容怀疑的,但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摆在面前,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

所以才有了“天难谌”、“天不可信”、“天命靡常”这些自警的说法。 “上天不会把天命交给那种不知德行为何物的人。

大邦也好,小国也罢,四面八方所有那些走向灭亡的国家,它们之不可避免一定要遭受惩罚,没有哪一个不是罪有应得。”周公旦说到这里,引出一个既是教训殷人,也是告诫周人的一个有普遍意义的警世格言:“天命靡常,唯德是辅”。

周人也相信,殷商当初推翻夏朝的暴政是享受“天命”的,可是其不修道德,荒芜朝政,弄得民怨沸腾,众叛亲离,最终亡了国。所以,“天命”是不会永远庇护一族一 姓,而总是垂青那些布施德行的君主,临幸那些政治昌明的王朝。

天命存在,并不代表享有“天命”是随意的,更不意味着是永恒的。 “天命”和“人事”是有感应 的,只有那些尽了“人事”的王朝,只有那些坚持“修德”的君主,才配永远享有“天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多士。

5.诗经中带修字的句子多吗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原文: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6.请问(天难谌,命靡常)的意思是什么

谌:

◎相信

◎诚然,的确

◎姓

靡:

◎浪费

◎没有

◎美好

◎华丽

常:

◎一般,普通,平常

◎不变的,经常

◎时常,常常

◎姓

天难谌,命靡常:

天难以相信,命(运)没有不变的。

/zd/zi/zdice8zdicb0zdic8c.htm

/bbs/post.php?action=reply&fid=4&tid=15245&repquote=110644&extra=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