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五星红旗的诗歌
1、《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我爱你的颜色,红红的,是血液在奔流。,不错,是血,浓浓的,是中华民族的鲜血染成的本色,你最富情感,包容天下,你最富想象,穷尽宇宙。
五星红旗,我爱你的倔强,历经风雨依然坚强。
五星红旗,我爱你的勤劳,和太阳同升永不止步。
五星红旗,你最善良,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有歌声唱响,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有英雄成长。
2、《美丽的旗》
庄严的旗,革命的旗,团结的旗。
四颗金星,朝向一颗大星,万众一心,朝向人民革命。
我们爱五星红旗,像爱自己的心,没有了心,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守卫它,它是我们的尊严,我们跟随它,它引我们前进。
革命的旗,团结的旗,旗到哪里,哪里就胜利。
3、《五星红旗桂枝飘》
且看嫦娥落月坤,好奇玉兔喜搜寻,月亮从此有基地,虹弯新宅五星红。
科技领先举世惊,炎黄儿女皆英雄,功勋伟业千秋铸,扬我中华宇宙魂。
4、《七律 五星红旗》
彤心凝聚中国力,每与朝阳缓缓升。
万里晴天燃炽焰,千秋伟业畅和风。
炎黄儿女齐欢乐,华夏乾坤共沸腾。
红火迎来新世纪,群星围绕一颗星。
5、《天安门升旗》
祖国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向阳升。
华夏九州各民族,亲临仰慕怀深情。
2.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
1. 在国旗下,我们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早已百感交集——你像红霞,你像火炬,你是民族之魂,象征着祖国的威严浩气。
2. 红色,彰显热烈与奔放;红色,预示幸福与吉祥。红色,蕴藏着生命的律动和生机;红色,孕育着人生的理想和希望……火红鲜艳的国旗,由无数先烈的热血染成。面对国旗,我们心潮澎湃;面对国旗,我们肃然起敬……是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是您,震撼着民族的灵魂……
3. 鲜艳国旗在风中飘扬,不肯低下头,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后人,他是有无数先辈用鲜血染成的,激励我们坚强面对困难,永远不抛弃,不放弃。
4. 早晨我迎着清风,沐着朝阳,踏着歌声,念着祖国走进校园;傍晚,我带着喜悦,带着丰硕的果实与对五星红旗的赞美和崇敬即兴而归。啊,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五星红旗。
5. 国旗啊!你是我们名族的骄傲。那片红色属于你,发出铁血般的坚强。那些闪星属于你,发出那璀璨的自豪。国旗啊!让我们向你敬礼!
6.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雄壮的国歌从我门的耳边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行队礼,肃穆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啊!多么美丽的国旗呀,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鲜艳夺目。我们的表情是那么的庄重,心里也早已澎湃不已,脑中也开始浮想联翩。
7.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一针针啊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多么美妙的歌声呀,这是江姐在监狱里绣红旗时唱的歌。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却毫不动摇,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8. 雄壮的国歌奏起了,操场上,全体师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想到了很多……
3.赞美五星红旗的诗词
赞美“国旗”的诗句有:
1、啊,五星红旗,你是一面光辉的旗帜,经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你依然鲜艳,永不褪色;任凭世界风云多变幻,你依然昂扬,决不改向。鲜红的经纬线编织出美好的理想,金灿灿的五星闪耀希望之光,照亮五十六个民族的心房,为神州大地带来崭新气象,给千家万户送来吉祥安康。
出自《国旗》,近现代诗人晓飞所写 。

2、频升赛馆情豪迈,又上神舟志激昂。笑问中华谁可敌,五星闪耀卫边疆。
出自翟红本《七律·五星红旗》

3、忆昔年全党,血洒殇兵将。重逐梦,乘风浪。九天丹火淬,四海欢歌唱。帆启处,复兴伟业新航向。
出自翟红本《千秋岁·国旗》

4、旗升冉冉迎霞舞,场面庄严紫气凝。代表台前弘立法,青衫心底暗生情。
出自李玉坤《旗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76562永飘》

5、小小的一块红绸, 遮护的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单薄的躯体, 依附着的却无数爱国烈士的灵魂。
出自近现代诗人韩晓辉的《伟大的旗帜》。

6、我们爱五星红旗,像爱自己的心,没有了心,就没有了生命。我们守卫它,它是我们的尊严,我们跟随它,它引我们前进。革命的旗,团结的旗,旗到哪里,哪里就胜利。
出自现代诗人艾青写的《国旗》。

7、小小的一块红绸, 遮护的却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单薄的躯体, 依附着的却无数爱国烈士的灵魂。
出自近现代诗人韩晓辉的《伟大的旗帜》。
4.关于五星红旗的名言
总有那么一些句子,能撼动你的心灵,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一起来看一下吧。
1.在国旗下,我们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早已百感交集——你像红霞,你像火炬,你是民族之魂,象征着祖国的威严浩气。
2. 红色,彰显热烈与奔放;红色,预示幸福与吉祥。红色,蕴藏着生命的律动和生机;红色,孕育着人生的理想和希望……火红鲜艳的国旗,由无数先烈的热血染成。面对国旗,我们心潮澎湃;面对国旗,我们肃然起敬……是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是您,震撼着民族的灵魂……
3. 鲜艳国旗在风中飘扬,不肯低下头,时刻提醒我们这些后人,他是有无数先辈用鲜血染成的,激励我们坚强面对困难,永远不抛弃,不放弃。
4. 早晨我迎着清风,沐着朝阳,踏着歌声,念着祖国走进校园;傍晚,我带着喜悦,带着丰硕的果实与对五星红旗的赞美和崇敬即兴而归。啊,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五星红旗。
5. 国旗啊!你是我们名族的骄傲。那片红色属于你,发出铁血般的坚强。那些闪星属于你,发出那璀璨的自豪。国旗啊!让我们向你敬礼!
6.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雄壮的国歌从我门的耳边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行队礼,肃穆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啊!多么美丽的国旗呀,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鲜艳夺目。我们的表情是那么的庄重,心里也早已澎湃不已,脑中也开始浮想联翩。
7.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一针针啊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多么美妙的歌声呀,这是江姐在监狱里绣红旗时唱的歌。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却毫不动摇,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8. 雄壮的国歌奏起了,操场上,全体师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想到了很多……
5.描写战地红旗的诗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关于“热爱国旗”的诗有哪些
1.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3. 《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4. 《从军行》唐·陈羽5. 《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
时在元和二年(807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赏析】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7a6431333363396363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赏析】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
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赏析】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
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