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本大学排名前十为:广东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22全国二本大学排名100强

序号 院校名称 省份 城市
1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广州
2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3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重庆
4 遵义医科大学 贵州 遵义
5 上海海关学院 上海 上海
6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广州
7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天津
8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 西安
9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重庆
10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上海
11 集美大学 福建 厦门
12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重庆
13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北京
14 上海商学院 上海 上海
15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16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17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1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上海
19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湛江
20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重庆
2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22 厦门医学院 福建 厦门
23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24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天津
25 新乡医学院 河南 新乡
26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 十堰
2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上海
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上海
29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0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 厦门
31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 广州
32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北京
33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天津
34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35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36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37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38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3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 济南
40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41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42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43 西安医学院 陕西 西安
44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45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46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47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48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49 桂林医学院 广西 桂林
50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武汉
51 成都医学院 四川 成都
52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5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4 潍坊医学院 山东 潍坊
55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 武汉
56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 南京
57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 杭州
58 滨州医学院 山东 滨州
59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
6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北京
61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62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3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 咸阳
64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65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 南宁
66 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7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 昆明
68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 济南
6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北京
70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71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72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 贵阳
73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淄博
74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5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76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 黄石
77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 常州
78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 舟山
79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80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郑州
81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82 五邑大学 广东 江门
83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84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上海
85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86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87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88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89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90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91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
92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93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天津
94 承德医学院 河北 承德
95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 张家口
96 大连大学 辽宁 大连
97 广州商学院 广东 广州
98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 宁波
9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浙江 杭州
100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 合肥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