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诗经中东山的读后感

《东山》是一首征人在解甲回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写主人公在回家途中悲喜交加的心情。写出了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说明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

每章的开头,都是“我徂东山”等四句。这虽是音乐叠章的惯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义看,这种写法,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推进,反覆咏叹如一幅特写镜头,又如游丝窜起了诗中断断续续的想象,形成浑圆完美的艺术整体。

这篇抒情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体现具体环境经历中的思想感情的。这篇诗不只形象地写了感官(所经、所见、所闻)接触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写了人物的意识活动(所感、所想)。而意识活动,正是精神面貌的依据,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2. “仓央嘉措诗经”读后感

东山顶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诗人心头,伊人娇媚的脸庞亦随之泛起。月华如练,白皙如恋人的面容;月色如水,妩媚温柔,恰似离人的眼眸。

自古以来,明月相思,一直是诗人们笔下永恒的主题。不必说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的故作嗔怨,亦不必说欧阳修“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欲说还休,又或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嗟叹和哀愁,单说仓央嘉措同时代人纳兰容若那首《蝶恋花》吧。“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寥寥数语,便将月亮和相思息息相关的滋味道尽。纳兰这首词本是悼念亡妻之作,同样是悼亡,千年以前的苏东坡亦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样的断肠词。可见,对爱人的思恋,总是很容易在月夜里泛滥成灾。相思与明月,总有那么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仓央嘉措写下此诗时,虽然可能他心上的人儿并未去世,但定然是不在他身边的。且作为必须禁欲的“活佛”,能再见到“她”的希望,想必亦是渺茫的很。诗人的心是相通的,虽然语言不同,时代不同,但情圣们的感受却完全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亦曾将自己的泣血巨著《红楼梦》命名为《情僧录》,由此看来,由情圣到情僧,距离并不遥远。

有理由相信,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可能就是仓央嘉措初恋的人儿。初恋是唯美的,初恋的人儿那娇羞而幽怨的面容,也如那温柔的明月,时时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活佛”的心和凡人的心也是相通的。不难想像,面对天上的一轮明月,失意的单身男子,心头不由自主的浮现起初恋情人那楚楚动人的眼眸,该是何等的自然和富有诗意。

3.

《诗经·豳风·东山》主要讲了(周公)东征的故事 《国风·豳风·东山》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这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它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第一章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章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第三章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于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而每章首四句叠咏,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4. 诗经里你最喜欢哪首诗

《诗经》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情感,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悠长。

我最喜欢的当属其中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拂晓岸边、秋风瑟瑟、迷蒙雾霭、秋水茫茫,水中小洲依稀立着心中的伊人,然而路险弯曲,无论怎样的“溯洄”、“溯游”,匆忙往返,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仿佛伸手可及却又虚渺飘遥,任一腔柔情空对茫茫秋水,脉脉难言,空嗟叹。

萧索悲凉,情何以堪?这情是哀而不伤,至悲即止。比之悲愤更显得隽永细致。

试想此种心情若放到别处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理想还是事业,在追求的过程中不都是朦胧迷离、若离若即又惹人魂牵?追寻的过程也都是艰难险阻,征途漫漫。所以说此诗情境深远,思来意味无穷,给人无尽的美感,引人遐思。

无论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先说词,诗中写白露从“为霜”、“未??”到“未已”,三个词就描绘出朝露为霜又融为秋水的过程,形象展现了时间的发展,“长”、“跻”、“右”、“央”、“坻”、“?b”的变换,表现了诗人为寻伊人往复急切的情形。

“宛”字把伊人悄立的姿态写活了,引人神思,叹之,此为用词之长。 再说境,诗中之境“如在目前 ”又“见于言外 ”,如幻若梦的感觉和迷蒙秋水浑然一体,仿佛这秋晨水雾皆是人心所化而成,又仿佛伊人仍在水中,亦真亦幻,情景交融。

此为意境之美。 另外像《关雎》和《桃夭》,也都很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把思念心上人的那种情景写的宛如眼前一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几个字就把桃花之美写出来了。 因此说《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所言不虚。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代人也经常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诗经》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芳香永存。 (个人原创,请勿转载) 。

5. 《孟子

(二十四)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6. 春申君列传读后感,急

读《史记》有感之一:春申君列传,当断不断,反受其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

春申君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惟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是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明凌稚隆说:“按此传前叙春申君以智能安楚,而就封于吴,后叙春申君以奸谋盗楚,而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模写情事,春申君殆两截人。”(《史记评林》)从行文看,本传可以春申君任相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写其“智”,后期重点写其“昏”,并各选择一件事情作具体的描述,两件事情又都有首有尾,象是独立成篇的生动故事,而前后两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春申君由明智而昏聩的性格变化,给人以完整而明晰的印象。

7. 《诗经》中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有哪些

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也很多。

《小雅》中的《采薇》、《状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

其中《东山z》写出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悒悟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又如《卫风•伯兮》:“伯兮竭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主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首诗是以女子口吻写的。

她既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因为他是“邦之桀(杰)”,能“为王前驱”;又因丈夫的远出、家庭生活的破坏而痛苦不堪。

8. 古文中用“三”表示多的句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 诗经)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游 辛弃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九曲棹歌 朱熹)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惜时 无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孟郊)

古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何满子 张帖)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八阵图 杜甫)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杂诗 龚自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杜甫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李清照)

张皇貔貅三千士, 住乾坤十六年。(吊岳飞诗 胡铨)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伐檀 诗经)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长干行 崔颢)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环山胜景 王良谷)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沧浪静吟 苏舜钦)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 陈与义)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新春 陆游)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白居易)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山房春事 岑参)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三秦民谣 秦无名氏)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懊侬歌 南北无名)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挽舟者歌)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秋月 程颢)

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金鳌山集 齐召南)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浣溪沙 杜甫)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东山 诗经)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感旧 黄仲则)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天问 屈原)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白华 诗经)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采芑 诗经)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常武 诗经)

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閟宫 诗经)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花下自劝酒 白居易)

年来白发两三茎,忆别君时髭未生。(寄陈式五兄 白居易)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白居易)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

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涛翻三月雪,浪喷四时花。(和春深二十首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秋雨夜眠 白居易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