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害怕英语
- 拘泥于表面技巧,忽视底层技巧
许多人认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是失败的。经过十年努力学习英语,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见了老外能对答如流吗?出国旅游能应付自如吗?能读懂那些原版时文吗?
恐怕不行。
横向比,比如英孚英语水平指数,国内排名第四十,很平庸。考虑到英语一直是主要科目,我们在英语学习上投入太多,效果太差。
有什么问题?
害怕英语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传递,而是点燃。
所以,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点燃兴趣。但是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的操作都是灌输知识,英语也是。填不好或者填不进去,学生会得厌食症。我一听到英语就头疼。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在词法和语法方面不同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些人不适应这种差异,兴趣之火没有点燃,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过程自然就成了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变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种循环,就要从背单词开始。当所有的单词都熟悉了,自然理解的难度就会降低,所以背单词是打破恶性循环的起点。
拘泥于表面技巧,忽视底层技巧
我们英语教育的一个遗憾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英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词的积累。我们听到别人学英语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要背单词,要刷题。遇到写作问题,处理的方式往往是我要背一个通用的模板。很少有人注意到,写作和系统表达是需要专门训练的,这对英语的习得非常重要。
在他们眼里,英语是一种技能。这项技能由五个子技能组成:听、说、读、写、译。所以,学生成了流水线上训练出来的工具,而不是有主见的人。这样,我们的英语学习高度依赖于记忆和背诵老师公布的正确答案。
他们把自己当作工具,想着“我怎样才能提高我的英语口语?”而不是“怎样才能培养英语思维?我怎么想的?”他们实际上处于一种翻译模式,他们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关心的是“我怎么才能做对题,拿高分?”而不是“这种情况我该怎么表达?”
我们要追求的是有效的沟通,比如准确、清晰、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正常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以底层技能带动表层技能。而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苦练表层技能,忽略底层技能。逻辑衔接是高考评分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中学老师并没有把握住这一点。写作的考察是对表达能力最重要的要求。但是很多人宁愿相信一个通用的句型,也不去想怎么写一篇文章。没有很多投入,比如读书。你不能写,你没什么可写的。你很难通过训练表层来提高底层能力。你应该做相反的事情。
投入和产出不足
许多人天真地记住单词,学习语法来掌握英语。这个想法太简单了。我们平时上课学习,课后做练习,最多是打基础,和习得一门语言所需的输入相差甚远。如何大量输入来习得一门语言?沉浸式学习。
怎么泡?浸泡需要容器。沉浸式学习也有它的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场景。我们需要沉浸在一个场景所涉及的大量语料库中,浸泡可以提高我们的基础能力。阅读书中的场景,观看视频中的场景,找到外国人进入交流的具体场景。
狭隘的知识
英语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工具。所以它有两面性。它本身就是一个工具,它也表达信息。所以你自己的知识面要够宽,才能用好这个工具。
知识面不够宽会怎么样?比如在某些情况下,有些题是用中文写的,但有些同学还是看不懂。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物联网”这个概念,作为一个高科技的话题是很热门的,但是如果你没有物流和通信的基础知识,光看英文是无法直接理解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多看报,随时查自己不懂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