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经有哪些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现在注本比较好的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袁梅的《诗经译注》(齐鲁书社)、金启华的《诗经全译》(江苏古籍出版社)、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华书局)、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个人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程俊英本(图文本),有题解,有释字,有新诗对照翻译,也有插图、各家注释,比较适合初学者。
2. 诗经全集
/shijing/index.htm●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从汉以来,注释《诗经》的著作,今天能见到的,还有不下千种,其影响较大的,有汉人注,称《毛诗郑笺》;有唐人义疏,称《毛诗正义》;有宋人注,称《诗集传》;最通俗的,有今人的选注本的和今译本。《毛诗郑笺》《毛诗郑笺》,《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四部丛刊》作《毛诗》二十卷,是汉人的《诗经》注。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 家,齐、鲁、韩三家说已散失。
《毛诗选》是汉毛亨所作《诗训诂传》的简称;亨,鲁人。后汉郑玄作《笺》;玄字康成,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是著名经学家。
《毛诗传》以解释《诗》的词汇为主,大抵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古义;每篇诗前又各有小序,阐明诗作主题,运用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封建主义,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郑笺》以宗毛为主,遇毛义有隐略处,就替它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并兼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
在思想内容方面仍然脱不了《毛诗传》所走的道路。《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四部备要》本七十卷,是把《毛诗郑笺》加上唐孔颖达的《正义》和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释文》三书合编成的。
《正义》对《毛诗郑笺》作了详尽的疏讲。《释文》是注释音义。
孔颖达,字仲达,唐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人。官至国子祭酒,受唐太宗命作《五经正义》。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唐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唐高祖时为国子博士,著《经典释文》。
这书里包括了汉隋间人对《诗经》的解释,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诗集传》《诗集传》,《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朱熹(公元1130-1200年)撰。
熹字元晦,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这部书杂采《毛诗》《郑笺》和三家诗说,力图探求《诗经》的本义,对诗的解说,能突破《诗序》旧说,申以已意,不能解决的,则抱存疑态度。
有些看法,较《毛诗》《郑笺》中肯,但也有失于主观臆断之处。此处对《诗经》里涉及爱情的作品,都斥为“男女淫佚”之诗,它以封建道德观点衡量男女爱情,这就歪曲了作品内容。
这部书文字比较浅显平易,解释方式一般有题解,有章句训诂,有对于诗的表现手法的简单评论,还用反切标出读音,这都便于学习参考。《诗经选》今人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共选九十篇,计《周颂》两篇,《大雅》三篇,《小雅》十六篇,其余都属风诗。各篇都附注释,注文除解释词句外,于必要时串解,最后说明篇义。
所选各篇都是较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诗。注释中间有可商之处,但不失为便利初学读物。
《国风选译》今人陈子展编著,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本书从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里选择了八十篇,每篇有译文、汇注和解题。
每一组风诗的前后,又摘录清人顾栋高的《毛诗类释》。译文力求正确、畅达,而又保存它的原始风味、民歌体格,并和原作上下对照,便于浏览比较。
汇注酌取前人成说,特别重视清代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近人新解,。
3. 想学《诗经》什么书比较好
《诗经译注》 周振甫 中华书局出版社《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
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
作者博采古今《诗经》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该书偏于通俗性,适合入门学者。
程俊英亦有一本《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中华书局出版社治学客观,以诗论诗,抛开经学的眼光理解全诗。
否定大部分《毛序》中的说法。主张《诗经》就是诗,就是歌曲。
采百家之长。历来《诗经》读本都是奉一家之言,各有偏颇。
此书是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择善而从,特别注意不盲从一家。且随着更多文献的研究进展,也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细说诗经的艺术价值。在每一篇“题解”中,都有一段艺术分析。
或论意境,或言修辞,或述源流,或摘瑕疵。《诗经》的韵律。
尽量还原诗经的上古读音。该书无翻译。
偏向于学术性。《诗经》 刘毓庆,李蹊 中华书局出版社对《诗》义的理解,广泛参阅古今有关注释翻译的著作及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也参照《诗义稽考》中比较合理的解释。
注释尽量从简(有些地方注明来源),不作繁琐考证,有些较难的字作了注音。在对《诗》义理解的基础上,把后世受其影响的例证略举一二,有些是古人的体会,有些是当代的理解。
4. 关于《诗经》的资料
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采诗”、“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附: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
当时孔子仅8岁。《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
春秋时期诸侯宴飨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
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
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第三节《诗经》的分类《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第四节《诗经》的应用和流传一、赋诗言志:《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广泛流传,《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劝戒,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吴楚交战,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春秋左传·定公五年》)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
孟孙谓叔孙曰:“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
为赋《相鼠》,亦不知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二、四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汉儒传《诗》,使《诗》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古代《诗经》研究简说:《诗。
5. 求《诗经》资料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6. 想学《诗经》什么书比较好
《诗经译注》 周振甫 中华书局出版社
《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
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
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
作者博采古今《诗经》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
该书偏于通俗性,适合入门学者。程俊英亦有一本《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中华书局出版社
治学客观,以诗论诗,抛开经学的眼光理解全诗。否定大部分《毛序》中的说法。主张《诗经》就是诗,就是歌曲。
采百家之长。历来《诗经》读本都是奉一家之言,各有偏颇。此书是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择善而从,特别注意不盲从一家。且随着更多文献的研究进展,也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细说诗经的艺术价值。在每一篇“题解”中,都有一段艺术分析。或论意境,或言修辞,或述源流,或摘瑕疵。
《诗经》的韵律。尽量还原诗经的上古读音。
该书无翻译。偏向于学术性。
《诗经》 刘毓庆,李蹊 中华书局出版社
对《诗》义的理解,广泛参阅古今有关注释翻译的著作及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也参照《诗义稽考》中比较合理的解释。
注释尽量从简(有些地方注明来源),不作繁琐考证,有些较难的字作了注音。
在对《诗》义理解的基础上,把后世受其影响的例证略举一二,有些是古人的体会,有些是当代的理解。
7. 找一本诗经的书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大约是在公元前!世纪写成的。你可不要以为它是哪个人创作的,它收录了西周初到东周中叶许多地方的诗歌作品。
《诗经》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很丰富。有王室祭祀祖先、鬼神的乐歌;有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有反映农业生产规模和过程的乐歌;有政治思想性很强的诗歌;有反映人民疾苦和爱情生活的诗歌……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就是直接叙述事物;比,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兴,就是借一种事物,来引起诗歌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