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照时间短: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2、气温走低气候寒冷: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