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0年入选灌溉工程世界遗产名录的天宝皮(6月9日摄)。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供图)
天宝,位于福建省福清市龙江中段,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天宝坝长216米,高3.5米,其中150米为唐代至明代修建的老坝。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着当地1.9万亩耕地。
这是2020年入选《灌溉工程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首运河银洛古灌区(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供图)
龙渠河引水古灌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它建于汉武帝的历史上。因隧道施工首创“井渠法”,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运河。后来洛曲河引水灌溉一直被继承下来。民国时期,罗惠运河是在龙首运河的基础上修建的,至今灌溉了74.3万亩农田。
这是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白沙溪第36堰(2019年3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供图)
西施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式引水灌溉工程。白沙堰始建于东汉,一百多年来陆续建了三十六个堰,跨度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
这是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桑园尾(摄于2019年10月3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国家灌排委供图)
桑围花园建于北宋时期,横跨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被北江和西江大堤环绕。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础水利工程,在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效益。堤防总长64.8公里,围垦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设立于2014年,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历程,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治水智慧,为灌溉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还有来自印度、伊朗、日本、韩国、南非的10个灌溉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灌溉项目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共有105处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在16个国家。
“流传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哲理,是中国水文化发展的瑰宝,对今天灌溉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和启示价值。”中国国家灌排委主任、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钟表示,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灌溉工程,可以汲取古人利用自然和人文造福当地人民的智慧,进一步挖掘灌溉工程的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同时也为现代灌区建设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