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瞄准:肘部处于髋部内侧,这样有助于使肩部与目的垂直。

3、上杆:将手臂与球杆一起沿目的线往后带,此时身材、肩膀几乎没有动作,大约将双掌带到右大腿前方的地位。杆头处于胸部前方,双臂之间,这样解释杆头处于准确的平面。

4、转身:以脊椎为中心,左肩旋转至下巴下方,在上臂与身材的夹角不变之下,左手自然伸直往右上方推出。当双臂与肩高或稍高时曲腕将球杆定位,作出一个大幅度的上杆动作斜。

5、移重心:重心由右腿内侧,轻移至左腿内侧同时右肩下沈,右肘带到右肋前方,进入“击球预备地位”。杆身与前臂中线处于同一平面,解释杆身是沿着内侧挥舞的。

6、下杆:下杆的进程中坚持腕部曲腕动作不变,直到进入“击球预备地位”。大约手段达到腰部之后,才释撒手腕使杆头方正的通过击球区,藉以得到最快的杆头速度击球。

7、随挥:好的击球,应当像似将杆头刺穿过球一样,所以一个开展的送杆动作,正像征着一次胜利的击球。在送杆的进程中,身材连续的向左旋转,直到身材正面向着目的。

8、收杆:当杆头刺穿过球位后击球动作己经完成,然后藉由惯性,随着手肘的曲折而遂渐往上移,同时大腿并拢,右脚鞋带朝向目的,进入最后收杆的姿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