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狐的古诗

《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狐:一说狐喻男性。

绥绥:从容独行的样子。裳:古代男性下身穿着的裙子。

厉:通作“濑”,水边的沙地。带:衣带。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桥上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裙子都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浅滩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带也没有。

狐狸独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岸上头。我的心中多伤悲, 他连衣服都没有。

《诗序》认为:“《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

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3]顺着《诗序》定下的调子,《郑笺》、《孔疏》越走越远,说这首诗是:“皆陈丧其妃耦不得匹行,思为夫妇之辞。”

又解释说:“时妇人丧其妃耦,寡而忧是子无裳,无为作裳者,欲与为室家。”“裳之配衣,犹女之配男,故假言之子无裳,己欲与为作裳以喻己欲与之为室家。”

[4]朱熹是主张“去序言诗”的,他曾批评《诗序》说:《诗序》实不足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

始亦疑之。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5]。

然而,对于这首诗,他却完全接受承传了《诗序》、《郑笺》、《孔疏》的观点,朱熹也认为《有狐》是说:“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故讬言有狐独行,而忧其无裳也。”[6]仔细揣摩从《诗序》到《诗集传》这一派对《有狐》的解说,尽管存在着《诗序》以此诗三章皆为“兴”而《诗集传》认为三章都是“比”的不同,但它们在以下的两点上是一致的:第一,认为“有狐绥绥”喻指男子无家室者;第二,认为“无裳”、“无带”、“无服”喻指男子无室家,即男子没有配偶。

诗作为经学而被讲授、传承,经学家们难免只知有经,而不知有诗。《诗序》说这首诗“刺时”、“男女无夫家”,以后的传经者便明指《有狐》为“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再回到诗句看看,何以见得?“寡妇”、“鳏夫”之谈全为穿凿,无从说起。牟应震就曾针锋相对地指出:“《集传》‘见鳏夫而欲嫁之’,说本于《序》。

曰:于经文不见此义!鳏而无衣,或不欲嫁之矣。”[7]又指出:“为此说者,以齐诗有‘雄狐绥绥’一语,故解‘绥绥’为‘独行求匹’而一误再误也。”

[8]《毛诗质疑》的反驳可谓有力,而且牟应震对“绥绥”的分析也给我们以启示。而孙作云先生也对《有狐》作了尝试性的解说,他认为:“这首歌是女子所唱,她把她想亲近的那位男子比作狐狸。

她说:‘小狐狸儿,你在淇水岸上徘徊什么呢?我心里正为你发愁没有人给你缝衣裳呢!’言外之意,我能给你缝衣裳呢!一种忸怩作态之状,宛如在目。”[9]从中不难看出,孙作云把《有狐》理解成“恋歌”,似乎没能体味诗中的深深忧虑,且对本诗主旨的把握仍不脱“欲嫁”说之窠臼。

《有狐》一诗,三叹其“忧”。体察此女子的情怀,进而推情入理,分析其忧虑的原因,这无疑就是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无带、无服)”果真是指该女子所忧虑的是男子无室家吗?认为女子见到男子没有衣裳就想到他没有配偶,就继而想到要嫁给他,这不能不说是太机械的猜想。其实,无论是忧其“无裳”、“无带”还是“无服”,总起来说,就是忧心挂念他没有衣服穿。

也即:心之忧矣,之子“无衣”。而“无衣”所指向的是战争、行役。

在《诗经》中,“无衣”与战争、行役紧密相连 ,关系是很明确的。《秦风·无衣》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里,歌者所表达的是对“岂曰无衣”的回答,要“与子同袍(同泽、同裳)”。

于是,表面上看,“子”无衣的难题好像是解决了,但实质上,“子”仍然无衣,只是与别人“同”衣而已。从这个意义出发,甚至可以说,无衣是战争的必然。

关于这一点,《豳风·东山》也给出了一个极好的《诗经》内证。其第一章写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诗中的“制彼裳衣,勿士行枚”一语道破天机!《东山》是写长期的征战之后,“我”终于可以回家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此时,“我”终于可以不再“行枚”作战了,而要做的是“制彼裳衣”。反过来推想,征战之时,则是不能“制彼裳衣”的,也就是说,战时的士兵处于“无衣”的状态。

细想一下,征战之时,枕戈待旦,生死尚且难以料定,自然无暇以衣服为念。至于战时所穿,曹操《蒿里行》有“铠甲生虮虱”之句,算是露其端倪吧。

在西周、春秋时代,从军征战,衣物乃至于武器都需要自备。《木兰诗》写花木兰出征前的准备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之语,虽非必为写实,但南北朝时民歌尚如此叙说,西周、春秋时征战的士兵。

2.含有狐狸或狼的诗句

1、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2、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3、霄汉期鸳鹭,狐狸避宪章.4、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5、狼跋其胡,载踬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踬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7、尔曹披羊皮, 何曾食青草. 8、人惟怜羊.狼独悲怆.9、连呼急榜庸何妨.见溺不援能语狼.10、谁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11、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12、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3.关于狐狸的诗句有哪些

1.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2.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唐·元稹·《连昌宫词》

3.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明·刘基·《沁园春·万里封侯》

4. 狐狸不足问,力不当财狼。——宋·陆游·《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

5.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唐·常建·《古意三首》

6. 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七月》

7.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 高翥·《清明》

8. 不是旛兮不是风,轩辕宝鉴出怀中。森罗万象难逃影,恋窟狐狸失却踪。——宋·释师一·

《颂古十八首》

9.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宋·李复·《杂诗》

10.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元·王冕·《冀州道中》

4.狐狸的古诗,古文

一、上古神话有一个关于禹娶涂山女的著名神话,记载在东汉赵晔《吴楚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中(原文我没找到)。这个神话说的是禹到涂山,见到一只九尾白狐,又听到涂山人唱的九尾白狐歌,感到自己的婚姻就应在此处,于是便娶涂山女为妻。神话中的九尾白狐是涂山女变的,九尾白狐是涂山的灵兽。娶了涂山女为妻可以幸福昌盛。所以,禹见到涂山狐其实就是见到涂山女,故而决定要娶她。

二、狐仙是中国传说中常见的角色之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三、其实按照生物学理论,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

四、《诗经》中也出现过狐狸——《国风·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五、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

六、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

七、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妖)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即《封神演义》)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

八、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之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九、在日本人心目中,(狐狸)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什么的用来欺骗人类。

5.描写“狐狸”的诗句有哪些

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释义: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2、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元稹《连昌宫词》

释义: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3、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王冕《冀州道中》

释义:草丛里聚集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动物,连狐狸也在枯掉的树木面前咆哮。

4、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高适《古大梁行》

释义: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5、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

释义: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佚名《七月》

释义: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7、木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王逸《九思》

释义:鸳鸯双双在歌唱,狐狸对对相依傍。

8、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杜甫《久客》

释义:狐狸一样的奸诈小人何足挂齿,更凶残的权利正在奴隶人心。

9、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元稹《赛神》

释义:狐狸从小道的穴里潜入主人的庄园。

10、坟前列子孙,冢上卧狐狸。——张碧山《双调锦上花·春游》

释义:坟前子孙后代静默哀思,高大的墓前卧着狐狸。

6.有关“妖狐”的诗句有哪些

1、江南有毒蟒,江北有妖狐。—《哭王质夫》唐 白居易

【解释】长江以南的地方有毒蟒蛇,长江以北的地方有只妖狐。

2、为作妖狐窟。— 《和《古社》》唐白居易

【释义】作为狐妖的洞穴。

3、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咏怀》唐 徐夤

【释义】借来秦镜,为了这个时候能抓住妖狐。

4、敢效妖狐更假威。—《南乡子·尘梦黍方炊》元 许有壬

【释义】为像狐妖那种人效忠得人更狐假虎威。

5、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和》唐 白居易

【释义】闪电化成火,把狐妖烧成灰烬。

6、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和》唐 白居易

【释义】作为狐妖的洞穴,树的里面虽然空了,但是树还屹立着。

7、妖狐狡兔无所依。—《津阳门诗》唐 郑嵎

【解释】邪恶的狐狸和狡猾的兔子没有不能依靠的。

8、妖狐昼啸。—《沁园春 嘲昆季析居》元末明初 凌云翰

【解释】狐妖在夜晚嚎叫。

9、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和》唐 白居易

【解释】一只狐妖变幻成了一个美人,树变幻楼台。

10、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古社》唐 元稹

【解释】在那空心的树里,狐妖经常迷惑凡人。

7.关于描写狐狸的古诗词

《久客》杜甫 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津梁寺寻李侍御》钱起 禅林绝过客,柱史正焚香。

驯鸽不猜隼,慈云能护霜。 骢声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霄汉期鸳鹭,狐狸避宪章。 绕阶春色至,屈草待君芳。

《病鸱》韩愈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中汝要害处,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将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无以致,蒙德久犹疑。饱入深竹丛,饥来傍阶基。

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昨日有气力,飞跳弄藩篱。

今晨忽径去,曾不报我知。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窥。

京城事弹射,竖子不易欺。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郭英乂)》杜甫 诏发西山将,秋屯陇右兵。凄凉馀部曲,燀赫旧家声。

雕鹗乘时去,骅骝顾主鸣。艰难须上策,容易即前程。

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松悲天水冷,沙乱雪山清。

和虏犹怀惠,防边不敢惊。古来于异域,镇静示专征。

燕蓟奔封豕,周秦触骇鲸。中原何惨黩,馀孽尚纵横。

箭入昭阳殿,笳吟细柳营。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

宸极祅星动,园陵杀气平。空馀金碗出,无复穗帷轻。

毁庙天飞雨,焚宫火彻明。罘罳朝共落,棆桷夜同倾。

三月师逾整,群胡势就烹。疮痍亲接战,勇决冠垂成。

妙誉期元宰,殊恩且列卿。几时回节钺,戮力扫欃枪。

圭窦三千士,云梯七十城。耻非齐说客,只似鲁诸生。

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随肩趋漏刻,短发寄簪缨。

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渐衰那此别,忍泪独含情。

废邑狐狸语,空村虎豹争。人频坠涂炭,公岂忘精诚。

元帅调新律,前军压旧京。安边仍扈从,莫作后功名。

《谢自然诗》韩愈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呆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贺新郎》吴潜 未是全衰暮。但相思、昭亭数曲,水村烟墅。

只比儿儿额上寿,尚有时光如许。 况坎子、常交离午。

须信火龙能陆战,更驱他、水虎蟠沧浦。昆仑顶,时飞度。

东皇蓦向昆仑遇。道如今、金阶玉陛,待卿阔步。

犹恐荆人攀恋切,未放征帆高举。 怕公去、狐狸嗥舞。

江汉一时谁作者,想声声、赞祝明良聚。天下久,望霖雨。

8.赞美狐狸的诗句

著名诗人郑单衣的《凤儿》

今夜,我贪婪的凤儿是只狐狸

她爱我时,犹如夏季

香水洒过五遍,凤儿的头发轻盈若许

这别后的小手总是温软纤细

几日不见,竟如此芬芳迷离

此地是他乡,夏至也照样清风徐徐

这会儿,我见她饮下凉水。再往后

又点数颈项上的黑闱

入夜时,灯笼微胖,近在咫尺

我却想着盐和一群羊子

哦,有多少珠帘在这时幽闭

又有多少怨尤,在弄着一件单衣

夜和夜,如此不同。但凤儿的房间里

一种气息却熟悉另一种气息。这多像

满满一篮鲜梨,心怀柔玉,一只

又一只,我为她剩下果皮。就像她对我

重复一席温存的话语

但所有的话语都只是一句。在今夜

梨儿走遍周身。爱,展开

火红之躯,又在我心中布下了风雨

郑单衣,1963年,生于四川自贡,文革期间上完小学和中学,并开始写诗;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任教于贵州农学院及贵州大学; 现写作,自由职业。

狐狸: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属于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最高时速可达50km/h,所以主要以鱼、蚌、虾、蟹、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实际上狐狸是民间对这一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分北极狐、赤狐、银黑狐、沙狐等。性格机敏胆小,常在古代神话中以“狐狸精”出现,虽在远古也曾作为图腾,但从不出现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多年来,狐妖狐仙,在各种小说及趣闻中形成一种独有的妖精文化。

/subview/3718/13876050.htm

9.狐狸的古诗

1、《清明》 年代: 宋 作者: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古意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3、《津梁寺寻李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钱起 禅林绝过客,柱史正焚香。 驯鸽不猜隼,慈云能护霜。

骢声隔暗竹,吏事散空廊。 霄汉期鸳鹭,狐狸避宪章。

绕阶春色至,屈草待君芳。 4、《寒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败屋颓垣对短檠,课书聊自限三更。

萧条草木寒无色,窸窣狐狸出有声。 半榼浊醪求火暖,一篇疑义与儿评。

未须遽起穷愁叹,明日寻梅雪正晴。 5、《杂诗》 年代: 宋 作者: 李复 高松怀正气,挺特入空碧。

短棘无直枝,千钩未成尺。 松生倚云冈,棘散傍道侧。

道侧侵行人,牵衣去不得。 丝蔓乱附托,狐狸喜偃息。

美恶类相感,庸讵分知识。 秋风叶落时,碍眼如矛戟。

斤斧不得施,怅然空叹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