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湖山山水名句 古诗和名言都可以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刘禹锡描写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湖的美景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同簪,zān〕。—-唐朝著名诗人韩愈描写桂林山水
3.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5.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9. 疯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10.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栾家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有哪些形容“鼎湖山山水”的名句、古诗、和名言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春江晓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栾家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3.1.《鼎湖山听泉》中的成语 2.关于泉的诗句 越多越好
1、繁花似锦
【解释】: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生意盎然
解释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迥然相异
【解 释】 迥:差得远。迥然: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似。指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
绿阴如盖
绿叶长得十分茂盛,层层叠叠,像盖子一样遮盖着,阳光几乎无法透过。
与众不同
【解释】:跟大家不一样。
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 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俱:都;全。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轻重缓急
【解释】: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新陈代谢
【解释】: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2、泉诗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下泉
[周] 诗经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 刘昚虚《阙题》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 宋代苏辙《槛泉亭》
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川流不息井泉涌,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明晏壁《七十二泉诗》
灵泉清泚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 清 乾隆
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清代 董芸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黄慎《维扬竹枝词》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万时华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
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
曹寅 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
4.描写肇庆七星岩的诗
七星岩是肇庆的一处旅游胜地,那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美丽极了! 美丽的星湖中间耸立着七座岩山,因为七座山如北斗七星,故得此名——七星岩.其中一座最高的岩山叫“天柱岩”,非常陡峭,但勇敢而勤劳的前辈们已经修好了几条上山的小路,供游人上山顶观望风景.山顶上修有一座凉亭,因为此山高,站在凉亭上好象能摘到天上的星星,所以人们又叫它“摘星亭”.站在摘星亭里往下看,不但可以看到整个七星岩景区的风景,还可以看到肇庆市城区的高楼大厦.往北面看,可以看到东方禅林里的五百罗汉,正中间是一座睡佛的雕像.天柱岩的下面有一处自然壮观景点——“七星洞天”,它是自然形成的钟乳石洞,里面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有的像手掌,有的像花蓝……形态各异的岩石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变得非常神奇!七星岩风景区里还有一个“金鱼池”,因为里面成百上千的金鱼是好心的游客们买来放生的,所以又叫做“放生池”.我每次去玩都会买一包鱼料来喂金鱼.游客们看着可爱的金鱼挤来挤去地抢东西吃,觉得非常有趣! 肇庆的七星岩是多么美丽啊!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都到肇庆来旅游、来观光。
5.写一篇鼎湖山文章
鼎湖山游记 鼎湖山是广东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今年7月4日,我们一行六人,从广州发到这里游玩休养,兴致勃然。 从鼎湖山麓拾级而登,于庆云寺止,共637级,步行约一钟头。
起初沿斜坡而上,见一块巨大的乌黑色的石头,形似伏在地上的大象,石上题有“瑞象”二字。再前不远,便见树木参天,密林一片,加上凉风习习,流水潺潺,使人不觉得有暑天味道,这是鼎湖山的一大特点,也是适宜避暑的主要原因。
到了半山亭,它告诉我们已走了一半路程。亭里有楹联曰:“客游图画里,僧语水云间。”
颇切此时此地的景物,所不同者,我们不是云游僧,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再走几程,体力渐觉疲倦,可是,抬头一望,补山亭又在眼前。
我们又在这里休息,欣赏亭里的对联:“百城烟水无双地,五岭寻宗第一山。”这是悬在亭外的楹联,书法很好,人所共赏。
陈白沙(献章)先生亦题有一对曰:“不作风波于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可惜木刻的字很差,损害了白少先生的书法艺术。
我们继续前进,不久,便抵庆云寺,我们的目的地——教工休养所也到达了。教工休养所是教育工会在这里建筑的一个巨大工程,和庆云毗连,环境舒适,布局幽雅,可容纳休养员100余人。
各种设备也很齐全,电灯、自来水、浴室、舞厅、球场、膳堂、沙发、铁床、帆布床,被褥等等,应有尽有尽有,不愧为理想的休养所。 飞来潭和庆云寺是鼎湖山最出色的名胜古迹,而飞水潭的壮观,更使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个大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之间,水流湍急,从山顶奔驰而下,水花飞溅在几丈之外,象洒着雨点一样,名为“飞水”,十分吻合。潭的四周都是青翠的树木,也有一些嶙峋石块,旅客们多在这里沐浴或游泳。
潭的附近有几个亭子,供游人休息。其中有一个叫“眼绿亭”,命名颇有诗意,章炳麟(太炎)在这里题了一个横额:“涤瑕荡垢”。
我们曾几次到这里游玩,原因是飞水潭像一篇好文章,使人百读不厌。清朝文人袁枚(子才)曾到这里游玩,并作七言古诗一首,题为“同扬兰坡明府游鼎湖作”。
诗是刻在石碑上的,现在还在庆云寺的客堂里。 俗话说:“广东无大寺”。
然而,韶关的南华寺、鼎湖的庆云寺,可也算省内有数的大寺观了。庆云寺距飞水潭不远,从侧门而入是“云顶”,有楹联曰:“万木松杉千笏石,百重云水一种声。”
连用四个数目字,制作也不俗。到了正门,又见有楹联:“莲花厉劫得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
第一句写庆云寺,第二句写鼎湖山,也颇佳。寺的规模很大,有护法殿、法堂、普供堂、客堂等,而大雄宝殿是最重要的。
解放前得火盛,现在已衰落了。客堂是专供游客休息和接待旅客的,里面布置颇佳,满壁都是图画、题字、对联、诗文等,一般游客需要过宿的,都在寺里寄宿,宿费没有规定,由旅客随缘乐助。
吃的是斋菜,第餐五角钱,质量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