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余”字的诗词有哪些

1.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赏析: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2.今也每食无余。——《诗·秦风·权舆》

翻译: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

3.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翻译: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5.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翻译:一车的炭重一千多斤。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煤来,——《孔雀东南飞》

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2.诗名里带余字的诗词有哪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苏轼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自古多情空余恨 此恨绵绵无绝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寒极则有暑,晦久则有明。

开辟迄今兹,此理信可凭。 炎炎者易灭,巍巍者必倾。

圣智无奈何,况此愚昏氓。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

共看飞好鸟,复见落余花。 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

雨馀飘处处,风送满家家。 病客卧穷里,衡扉掩残春, 隳官道家藏,窜迹农廛民。

朝罗噪饥雀,暮席流芳尘。 尸居怳逾岁,踵息动弥旬。

清明日郡圃游观者如织余以赵园之约至夕乃还。

3.带“余”字的诗词有哪些

1.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赏析: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

“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

“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

“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2.今也每食无余。

——《诗·秦风·权舆》 翻译: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 3.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辛弃疾《鹧鸪天》 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

——唐· 杜甫《客至》 翻译: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5.一车炭重千余斤。

——白居易《卖炭翁》 翻译:一车的炭重一千多斤。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煤来,——《孔雀东南飞》 虚室有余闲。

——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

——《古诗十九首》 。

4.简、短的余的古文

匠石运斤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译文源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去送葬,途中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有个楚国郢都人捣白土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就去请姓石的工匠替他削掉.姓石的工匠挥动一把大板斧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点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郢都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个事,就把姓石的工匠找来说:’试着给我这样来一下.’姓石的工匠说:’我以前是能这样削的,虽然如此,但是能让我用斧子劈去鼻尖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先生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作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一鸣惊人原文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隐.成公贾入谏,王曰:“不榖禁谏者,今子谏,何故?”对曰:“臣非敢谏也,原与君王隐也.”王曰:“故不设榖矣?”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贾出矣,不榖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成公贾之隐也,贤于太宰嚭之说也.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成公贾之隐,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译文:楚庄王继王位三年,不喜欢直言进谏而喜欢隐语.成公贾进谏,庄王说:“我禁止进谏,现在你来进谏是什么缘故?”成公贾回答说:“我不敢来进谏,我是和君王说隐语的.”王说:“为什么向我说隐语呢?”回答说:“有只鸟栖息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动不飞不叫,这是什么鸟?”庄王猜度说:“有只鸟停在南方的山上,它三年不动,是用来定自己的志向;它三年不飞,是用来增长翅膀(增强国力);三年不叫,是用来观察治民的法则.这只鸟虽然不飞,飞就要冲天;虽然不叫,叫就要惊人.你出去罢,我知道这个隐语的意思了.”第二天上朝,提拔了五个人,贬退了十个人.群臣非常高兴,楚国的百姓互相庆贺.所以《诗经》上说:“为什么这么久呢?是要行仁义呀;为什么这么长呢?是要建功业呀.”说的就是庄王这样的人吧!成公贾的隐语,比太宰嚭(pǐ)的游说强多了.太宰嚭的游说,夫差听了,导致吴国灭亡;成公贾的隐语,使楚王清醒,楚国因此而称霸天下.长安居大不易 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弱冠之年名声未起的时候,他去京城游玩,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人,才气颇高,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不容易的.”等到顾况看了白居易诗卷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感慨说:“能做出这样的诗篇,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弱冠:指男子20岁, 也称加冠. 吴:泛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入木三分王羲之学书 《书断》(唐 张怀瓘) 原文: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

5.什么古诗词里面带有余和康两字

1、公佐座上分韵得楼字(宋·周孚)五言律诗

谁谓子青眼,不嫌余白头。共穿康乐屐,来醉仲宣楼。

风定江犹怒,云高雨欲休。西山多爽气,吾忍赋悲秋。

2、澄江客兴(明·王彦泓)七言律诗

匹练江光洗客愁,杜康桥畔几追游。吟余落日过茶馆,睡美凉风在竹楼。

违俗诗文从嫚骂,寄人书札任沉浮。乡园无屋归心懒,拟借张融岸上舟。

3、戴三移居铁岭(明·释函可)五言律诗

既在大荒外,何须近郭居。避人宁信虎,奉母并携书。

药厌韩康卖,田随桀溺锄。料当雪霁后,曝背一思余。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