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碣石山是一座怎样的山

碣石山坐落在河北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距避暑胜地北 戴河约30公里,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

碣石山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哨的峰峦,碣石山主峰为仙台顶, 俗称“娘娘顶”,海拔695米,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揭似柱,极像直插云霄 的天桥柱石,山因此得名“碣石”。 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峭拔挺峻,又紧临大海,从远古时就被古人当成北方沿 海地区重要的地理坐标,并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 贡》》中。

因此,碣石山成了古代名山之一,在五岳之外,曾被称为“神岳”。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曹操以及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唐 太宗等各代君主都曾登临此山。

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过碣石山求仙,汉武帝 在公元前110年时“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并在碣石山的主峰仙 台顶筑有汉武台,曹操在公元207年东征乌桓的归途中,东临碣石,写下了流 传千古的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北魏文成帝还“改碣石 山为乐游山”。

唐太宗也曾几次观沧海到过碣石山,并也写下了许多诗篇。 碣石山有十大景观,即“东峰耸翠”、“碣石观海”、“天住凌云”、“水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龙蟠灵壑”、“凤翥祥 峦”、“霞晖窣堵”、“仙影沧浪”。

其中以“碣石观海”最为壮观,登临仙 台顶,山海奇观尽人眼帘,可把从深河口到秦皇岛港,乃至山海关与老龙头之 间的宽阔海面尽收眼底,饱尝“碣石观海”的美丽风光。 碣石山中的又一绝美 去处是与仙台顶毗邻的西五峰山的“西嶂排青”。

五峰高耸,山峰形状各异, 环列如屏,山上青松如画,怪石嵯峨。在平 斗峰的半山腰有一平台,这里有一座为祭 祀韩愈而修筑的韩文公祠。

李大钊也十分青 睐此地,多次到此吟诗作词,著书立说。 他 在《游碣石山杂记》中,曾用“惊为天外桃 源”之语来赞美碣石山。

“神岳”碣石山,山清水秀,风景宜 人,有着奇特的亘古通今的魅力,堪称北国 不可不游的胜地。唐诗中关于碣石山的诗句 有髙适《燕歌行》:“枞金伐鼓下榆关,旌 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 照狼山。”贾岛《题青龙寺》:“碣石山人 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 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2.古诗中的“聒碎”是什么意思

聒碎:声音嘈杂,喧扰。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原文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思想主题: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其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因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长相思·山一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纳兰性德

3.作文:古诗中的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

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

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4.静夜思的古诗中低是什么意思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5.下面的古诗中的地名是什么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锦城/锦官城:成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在今南京市东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玉门关)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