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瑶族的诗歌儿注

民间史诗和叙事诗,是瑶族文学的重要部分。

创世史诗《密洛陀》叙述女神密洛陀创造人类的艰辛历程,包含着对自然万物的天真解释。叙事诗《豆腐八王》是歌颂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英雄的一部长诗。

“动物故事”和“生活故事”,是瑶族民间故事中主要的门类,其中《赛本领》、《人和老虎打猎》、《公鸡为何早早啼》等动物故事,反映了瑶族早期先民对各种动物的认知及对某些动物的驯化过程。《盘王歌》是在祭祀盘瓠始祖时演唱歌谣的总集,这部有3种手抄本不同异文的歌集,内容包罗万象,瑶族的神话、传说、古事以及生产、生活、恋情、苦情等等尽收其间,仅歌名就有数十种。

它是祭祀盘王(盘瓠)的主要唱本,为研究瑶族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民歌形式有七言体、杂言体和自由体,其中以“香哩歌”、“细话歌”、“信歌”和“蝴蝶歌”最具特色。

以歌代信,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信歌”是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着“迁徙信歌”、“查亲信歌”、“求援信歌”、“诉苦信歌”和“爱情信歌”等不同的类型;“信歌”用汉字书写,多以口语入歌,具有浑朴晓畅的风格。“说词”是瑶族民间文学中又一个特有的种类,有说亲词、遗嘱词、石牌话、彩话等。

它们大都是自由体,不讲究押韵,但很注意排比和对偶。一般不须入乐,以独诵或对诵的形式来朗诵多属排偶句的成文,其内容或涉及乡规民约,或为订亲娶亲、新房落成时说的吉利话。

2.瑶族的诗歌儿注

民间史诗和叙事诗,是瑶族文学的重要部分。创世史诗《密洛陀》叙述女神密洛陀创造人类的艰辛历程,包含着对自然万物的天真解释。叙事诗《豆腐八王》是歌颂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英雄的一部长诗。“动物故事”和“生活故事”,是瑶族民间故事中主要的门类,其中《赛本领》、《人和老虎打猎》、《公鸡为何早早啼》等动物故事,反映了瑶族早期先民对各种动物的认知及对某些动物的驯化过程。

《盘王歌》是在祭祀盘瓠始祖时演唱歌谣的总集,这部有3种手抄本不同异文的歌集,内容包罗万象,瑶族的神话、传说、古事以及生产、生活、恋情、苦情等等尽收其间,仅歌名就有数十种。它是祭祀盘王(盘瓠)的主要唱本,为研究瑶族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民歌形式有七言体、杂言体和自由体,其中以“香哩歌”、“细话歌”、“信歌”和“蝴蝶歌”最具特色。以歌代信,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信歌”是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着“迁徙信歌”、“查亲信歌”、“求援信歌”、“诉苦信歌”和“爱情信歌”等不同的类型;“信歌”用汉字书写,多以口语入歌,具有浑朴晓畅的风格。

“说词”是瑶族民间文学中又一个特有的种类,有说亲词、遗嘱词、石牌话、彩话等。它们大都是自由体,不讲究押韵,但很注意排比和对偶。一般不须入乐,以独诵或对诵的形式来朗诵多属排偶句的成文,其内容或涉及乡规民约,或为订亲娶亲、新房落成时说的吉利话。

3.带“瑶”字的诗句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招隐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学刘公干体 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古意报袁功曹 江淹

从军出陇北,

长望阴山云。

泾渭各异流,

恩情于此分。

故人赠宝剑,

镂以瑶华文。

一言凤独立,

再说鸾无群。

何得晨风起,

悠哉凌翠氛。

黄鹄去千里,

垂涕为报君。

题濮庙 曹邺

晓祭瑶斋夜扣钟,鳌头风起浪重重。

人间直有仙桃种,海上应无肉马踪。

赤水梦沉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着衮龙。

更漏子 冯延巳 雁孤飞,人独坐,

看却一秋空过。瑶草短,菊花残,萧条渐向寒。帘幕里,青苔地,谁信闲愁如醉。星移后,月圆时,风摇夜合枝。

更漏子 冯延巳

夜初长,人近别,梦断一窗残月。鹦鹉睡,蟪蛄鸣,西风寒未成。

红蜡烛,半棋局,床上画屏山绿。搴绣幌,倚瑶琴,

前欢泪满襟。

酒泉子 冯延巳

云散更深,堂上孤灯阶下月。早梅香,残雪白,夜沉沉。

阑边偷唱系瑶簪,前事总堪惆怅。寒风生,罗衣薄,万般心。

鹊踏枝 冯延巳

霜落小园瑶草短,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懊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

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醉花间

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闲愁浑未已,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4.关于民风的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这方面的诗挺多的,好好看看。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没办法,字数太多,无法显示,只能这样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

5.关于瑶族的历史记载有哪些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莫徭”、“蛮徭”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 。因不同的经济生活、地域、服饰、头饰,还有几十种不同的称谓,如“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茶山瑶”、“背篓瑶”等。

因为这些称谓中都有“瑶”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由于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不同,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副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