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秋月》的古诗意思是什么

1.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2. 《中秋月》

3. 苏轼

4.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7.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3.中秋夜全诗是什么

《中秋夜》

唐 – 李峤 – 中秋月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李峤

【题目】:中秋月二首

【内容】: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4.古诗《中秋夜无月》的赏析

这首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秋。

前两句叙事写景。自古以来,每逢中秋之夜,月光总是分外明朗,皎洁的圆月悬挂中天,将它清朗的光辉照遍中国大地。

我国人民素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一家人团聚一处,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乐融融。可是这年中秋夜天空却不见月亮,层层烟云迷雾笼罩月宫,大地一片黯淡,这是多么令人遗憾!一个“ 锁”字,更加重了令人压抑愁闷的气氛。

按说,如此令人扫兴的中秋夜景,很难激起人们的诗意了。可是,诗人却偏偏独辟蹊径,从这里翻出了一层新意。

末两句诗就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人告诉人们,不要为天上的月光被遮蔽,致使人们看不到地面的景象而惆怅忧愁,即使天公作美,今夜明月朗朗,人们看到祖国残破的山河和民不聊生的境况,将会更加悲愁。

字鸦片战争以来的六十多年间,中国外患频仍,我们可爱的国土不断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侵占,中国人民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人民。面对祖国积贫积弱、岌岌可危的情势,任何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怎能不深为扼腕、忧心如焚?诗人对祖国的危局早已怀着深沉的隐忧,如今又逢中秋夜天阴无月,更是缘境生情,遂从反面立意,抒发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愁思和感慨。

这首诗立意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前两句以对比手法突出了中秋无月的惨淡愁闷气氛,为后文作陪衬,末两句以进层写法,透过一层去写,更见诗人对国势的沉痛忧思之情。“照出山河影更愁”的尾句,含蓄蕴藉,沉如九鼎而诗味醇厚,尤其发人深思。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