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绣花鞋”的诗句有哪些

1、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本事诗》 苏曼殊

释义:脚穿草鞋,拿着碗没有人认识,不知道是第一次樱花盛开了。

2、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苏轼

释义: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

3、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李煜

释义: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

4、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纳兰性德

释义: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5、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

释义: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6、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庆清朝慢·踏青》王观

释义: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

7、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登雨花台》 魏禧

释义: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8、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纳兰性德

释义: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9、君不见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食虀》 陈与义

释义:你看不见领军的家里有一屋子的鞋。

10、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题简斋》 陈与义

释义:领军的家里有一屋子的鞋。

2.形容绣花鞋的句子

在鞋类大家庭中,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中国绣花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实用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

在华夏古老的大地上自从由母系社会转成父系社会后,便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历代妇女一代一代传承着古老的绣花鞋技艺,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她们一针一线地述说着各个朝代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时尚价值。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

应用彩色丝线从鞋头到鞋跟甚至鞋底和鞋垫上都绣上繁缛华丽的纹样。绣花鞋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基本参案有花鸟草虫。

3.形容绣花鞋的成语

精美绝伦 [jīng měi jué lú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褒义

出 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例 句

我国的手工艺品~,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无懈可击 十全十美 尽善尽美 白玉无瑕 精妙绝伦

反义词

粗制滥造

4.关于绣花鞋的作文

幼年时跟着奶奶在乡下生活,那时候的生活,至今回想起来,在脑海里交织成恍如隔世般的昏黄色调。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中的景象似乎都能够从生活实态中找到痕迹。每天放学后,跟堂哥一起在整个村子里猎奇,那时候和大自然的接触真多,上树跳井,可以说样样在行。经常到了天黑还在外面野着,这时候小脚的奶奶便满村子呼喊着我俩的名字。

关于奶奶有很多温暖的记忆。奶奶喜欢听戏,也陪我们看动画片。奶奶一日三餐给我们做饭,她做的饭菜似乎总是比妈妈做的好吃的多。奶奶心灵手巧,我们的棉衣、棉裤、棉鞋、鞋垫,甚至我们夏天穿的小裤衩都是她亲手缝的。夏天的晚上奶奶给我们讲很多神秘而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不经意间,我在奶奶的一个黑箱子里翻出一双刺绣精美的绣花鞋。蓝色绸缎的鞋帮,上面点缀着复杂艳丽的刺绣花样,好像是电视里古装剧中的道具,立刻喊来堂哥和我共同欣赏。孩子总是充满着好奇,尤其对于偶尔发现的稀奇物件。于是兴冲冲的跑去问奶奶哪里来的绣花鞋,只记得奶奶说这是给自己做的送老的鞋。老家的农村说老人死了叫老了。听了奶奶的回答,立刻感觉那漂亮华丽的绣花鞋生发出一股摄人心魄的死亡气息,让年幼的我怯于再次拿起它。后来,奶奶把那双特殊的鞋子又放进了那个古董般的黑箱子里去了。之后,我便害怕独自一个人呆在奶奶的房间,总感觉四下无人时那双绣花鞋会跳出箱子向我索命,一想到这我便坐立难安,心情紧张不已。

当我从孩童长为少年的时候,奶奶永远离开了我。那双鞋子也随着奶奶一起幻化为灰烬,它曾带给我的恐惧和神秘也随之远去,一并远去的还有我不经世事的童年。

随着长大,经历了一些生死,依然欣喜于新生,遗憾于逝去。但是死亡之于自己的那股刻骨铭心的恐怖已然不再,很多东西都可以云淡风轻的面对。那些温暖厚实的情感也随着我们的成长和时代的步伐湮没在记忆深处。

依然渴望自己的记忆可以再久一些,那些心间的曾经再多停留一会儿。

5.有关于绣花鞋的资料

绣花鞋 独领风骚的中国绣花鞋 在鞋类大家庭中,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中国绣花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实用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

在华夏古老的大地上自从由母系社会转成父系社会后,便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历代妇女一代一代传承着古老的绣花鞋技艺,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她们一针一线地述说着各个朝代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时尚价值。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

应用彩色丝线从鞋头到鞋跟甚至鞋底和鞋垫上都绣上繁缛华丽的纹样。绣花鞋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基本参案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

吉祥参案有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踏遍大江南北的绣花鞋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从当前所遗留下的传世品已无从考证。

广泛流传在山西晋南的“晋国鞋”的传说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两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当时位于山西的晋国是个小国,在公元前六百六十年晋献公当了国君后竭尽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开始称王称霸。

为了让全国百姓永远记住他的文治武功,他命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绣了纹样的“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以便世世代代都不忘晋献公的赫赫战绩。当时称此种图案的绣花女鞋为“晋国鞋”。

从此晋国的刺绣工艺便以绣花鞋延伸到绣花衣以及其他用品上。三百年后即公元前三百一十三年,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出生在绣花鞋的故乡。

荀子十分重视当地的刺绣业,他的名著《荀子》一书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推广用铁针刺绣的绣花工艺,并以哲学家的角度赞扬了绣花针,认为铁针不仅能在鞋上绣花还能“下覆百姓、上饰帝王”,为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作出贡献。直到近代该地区的丝织与绣花的闻名远近,当地女子从童年起开始鞋上绣花的生涯,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十几年的时间为出嫁含辛茹苦地绣鞋,将少女纯真的爱针针线线绣到鞋面上,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追求。

历史的变革使绣花鞋的制作与刺绣水平成为当地评价一个姑娘心灵手巧的先决条件。她们从自己的婚嫁喜日到孩子的满月周岁,从家人的华诞大寿到老人的丧事冥日,凡是人生大事之际都用一双双绣花鞋表现自己的才能智慧和艺术魅力。

无独有偶,在少数民族地区寻找绣花鞋的行踪时也有类似“十果鞋”的传说: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大河家一带的保安族,至今还保留穿绣花鞋的民族传统,这个民族地区流传下来的古老诗歌艺术“花儿”中这样唱道“青缎与鞋面斜截上,十样锦花草绣上……尕妹是牡丹我接哩,阿哥是绿叶配哩”。经初步考察,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把绣花鞋作为本民族的穿着特色。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绣花鞋已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绣花鞋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鞋”。 曾经 代文人笔下所形容的仕女,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尤其莲步挪移间,裙摆下不经意露出的鞋尖,上头可能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一只顾盼生姿的美丽孔雀,千娇百媚尽在足下绽放,既惹人怜爱,也引人遐想,难怪千百年来,女性从不放弃在绣花鞋上争相竞艳,为了增添足下风姿而努力。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皮制靴子已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而后随着时代及地域的不同,陆续发展出不同材质及样式的鞋类。如鞋尖往上翘的翘头履,鞋底装有双齿、还系有鞋带的木屐,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着的舄,高度在脚踝以上的皮制长统靴,以及清朝时期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底鞋等等,都是不同时代衍生的鞋类。

而也因为材质和样式繁多,所以自古以来鞋的称法很多,如足衣、履、屐、靴、舄等指的都是鞋子。 五四运动以后,缠足陋习渐渐废除,妇女重新拥有脚的自主权,也穿起正常尺寸的绣花鞋。

不过由于绣花鞋是用昂贵的绸缎做鞋面,再以丝线刺绣花鸟等图案而成,是属于富家太太和千金的专利品。而在上海,名媛淑女出入社交场合频繁,莫不争妍斗艳,遂造就了绣花鞋专业街的出现,北京、上海等地的专业作坊都有百余家之多,而橱窗内陈列的绣花鞋缤纷多彩,将街道点缀得犹如百花盛开。

上世纪40年代,显贵人士仍是穿着绣花鞋的主要族群,服务方式采取订做,也就是量好顾客脚的尺寸,并由顾客挑选颜色及刺绣花样后,先交付专人画图样,再由刺绣女工依图样绣出花样,接着将花样剪裁下,将其缝制成鞋帮,最后再将皮革削出鞋底形状,垫上一层层布底,然后将鞋帮及鞋底缝合,就是一双手工扎实的绣花鞋。 在此之后,绣花鞋慢慢转换成用楦头做固定尺寸的成鞋贩卖;此外,随着塑料及强力胶的出现,鞋底由皮革改为便宜的塑料底,并可用强力胶将鞋帮及鞋底黏合,节省了制作工时,价格慢慢往下降,只要爱美的女性都可穿上这种轻巧、舒适又秀气的鞋子,绣花鞋成为当时最火红的时尚。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运动鞋、休闲鞋和新颖时髦的高跟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