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含有汉字“文”的诗句
1、南园十三首(六)
【唐】 作者:【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2、天末怀李白
【唐】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3、春日忆李白
【唐】 作者:【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4、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
2.含有图字的诗句
题竹林寺 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始闻秋风 刘禹锡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题岳阳楼 白居易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安定城楼 李商隐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岳祠 高明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感遇 张九龄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木兰辞 南北无名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题榴花 朱熹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题竹林寺 朱放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始闻秋风 刘禹锡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题岳阳楼 白居易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安定城楼 李商隐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岳祠 高明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感遇 张九龄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木兰辞 南北无名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题榴花 朱熹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侍宴 沈佺期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殇献寿乐钧天。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元好问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入若耶溪 王籍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送别诗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长恨歌 白居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3.含有图字的古诗词
《春日望海》李世民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4.古诗里含“车”字的诗句
含“车”字的诗句有:
1.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4.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____杨炯《从军行》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8.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10.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____杜牧《题乌江亭》
1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1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13.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____虞姬《和项王歌》
1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____许浑《塞下曲》
5.谁知道古诗中带有戴字的诗句有什么
1.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