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风”作者李峤这首古诗的解释
风——唐·李峤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1、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2、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作者简介] 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5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赏析] 风之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扬扬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中国古代古诗的作者有哪些
很多的说 :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王昌龄 王之涣 贺知章 盖嘉运 丘为 令狐楚
杨炯 王维 高适 李适之 钱起 韦应物 刘禹锡 薛莹 贾岛 张说
陈子昂 皇甫冉 朱放 戴叔伦 骆宾王 司空曙 太上隐者 玄宗皇帝 杜审言
李峤 王湾 祖咏 岑参 王勃 宋之问 常建 释处默 王绩 张谓 丁仙芝
朱熹 苏轼 杨巨源 王安石 韩愈 林洪 郑谷 魏野 杜牧 张演 僧志南
叶绍翁 刘季孙 徐元杰 王驾 朱淑真 王淇 刘克庄 叶采 李涉 王令
杨万里 司马光 赵师秀 曾几 戴复古 范成大 雷震 刘翰 林升 蔡确
周必大 张继 李商隐 李清照 卢梅坡 白玉蟾 欧阳修 晏殊 赵元镇
黄庭坚 洪觉范 崔涂 窦叔向 李仆 陆游 王中 杜荀鹤
3.含日的诗句作者,诗题,朝代(10句)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唐)早发白帝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 (唐)望庐山瀑布)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元代赵孟兆的七律诗《岳鄂王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另外含有日的诗句还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意望采纳,山间牛原创.。
4.【描写春天的古诗要作者、朝代、和古诗.】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0、《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古诗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共一百二十回 三国演义介绍:根据陈寿《三国志》,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又做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版本:水浒传在流传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本子.现在所见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本又插增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实为71回).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共一百回 西游记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 作者:(清)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 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6.古诗秋思的作者是谁
张 籍 和马致远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赞同0|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