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亭的古诗句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题目】:独坐敬亭山

【内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年代】:魏晋

【作者】:曹丕

【题目】:杂诗

【内容】: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年代】:魏晋

【作者】:刘桢

【题目】:赠从弟

【内容】: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年代】:魏晋

【作者】:王粲

【题目】:七哀诗

【内容】: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代林园戏赠

【内容】: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来频。

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内容】: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骆生弃官居此二十余年。

【内容】: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2.谁知道带“亭”的诗句

另外哦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3.有没有关于名胜古迹,亭子的诗句,成语,美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九月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黄山 仙人晒鞋排云亭, 闲情畅游梦幻境. 兴致忽来踩高跷, 不顾老虎喊救命.春游得道庵 得道云山仙气浓,幽幽曲径古庵通. 万般松石伴泉韵,千缕炊烟绕海茏. 胜境含春花蕴雅,深林染雨月摇风. 登高远望山门外,一片新城入眼中. 谒玄武山 六百年来岁月深,粤东古卫耐人寻. 曾凭佛祖声名远,还赖英雄威武临. 山不在高存国雅,城虽居僻合民心. 几多美景承天意,镇海安邦代代钦. 游清云山 清云山上喜相逢,胜境定光烟霭中. 偶见迷途求普渡,曾经苦海得航踪. 心灯明亮物难障,世道融和路易通. 放眼万千尼众影,无争是否悟惟空. 游甲秀楼 麒麟献瑞水悠悠,千古登赢甲秀楼. 待渡追兵遗帝恨,荒亭进食启民忧. 风调雨顺几朝过,物换星移一目收. 塔影斜阳今复在,任凭史笔写春秋. 咏红海湾 红湾一水劈天开,千里银涛逐浪来; 帆底沙鸥绕老港,滩头玉瓦筑新台; 大鹏铁臂空中舞,圣母祥云海上徊; 幸有群贤齐指点,毓秀山川孕雄才. 游海丰莲花山 胜日访莲花,游人众口夸; 青山隐古寺,绿水绕奇葩; 日丽银瓶翠,夜深星月华; 依依惜别处,回味印真茶. 游捷胜黎明洞 黎明石洞开,避乱莫徘徊; 夜宿风和月,日餐草与苔; 新涛如战马,旧国渐尘埃; 壮志空遗恨,悠悠寄远怀.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百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讲上使人愁. 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自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带亭子的诗句有哪些

1、亭上谁家子

陈子昂

《感遇·之卅四》

2、亭上谁家子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3、人在子亭高处

王以宁

《水调歌头·岁晚橘洲上》

4、子亭突兀

王以宁

《念奴娇·天工何意》

5、辉射南州孺子亭

姚勉

《沁园春·摘玉蕊梅》

6、子云亭户好、龙津路

王恽

《感皇恩 夏日,同延陵君遇签事顺之心远堂,》

7、孺子亭荒只草烟

黄庭坚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8、亭边思子悲啼血

现代

郁达夫

《满江红·三百年来》

9、经行孺子亭边路

戴复古

《豫章东湖感旧》

5.含有 ‘亭’ 古诗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