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偶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毛泽东诗词最讲究对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2.含有对偶的诗句大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一丈长竿一寸钩,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天一地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

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

七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万千心事肠回九,二月黄鹂向客啼.

3.【古诗中的对仗句】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4.【【紧急求助】绝诗对律诗的声律、对偶,诗句字数整齐.每首分别为五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5.

56、巧比妙喻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7、大胆夸张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8、生动拟人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9、讽刺笔调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0、疑问语气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1、反问语气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2、感叹语气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63、对偶句式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4、诗中藏词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65、诗词互对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接再厉)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势不可挡)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⑻危楼高百尺.(直插云霄)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66、诗谜成趣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及时雨 宋江)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无用——吴用)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花荣)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时迁)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神行太保戴宗)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孙策)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留蝉——刘禅)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关羽)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晴雯)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屈原)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高适)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适)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