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亥杂诗 古诗

已亥杂诗 (一)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

《己亥杂诗》(二)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

1.龚自珍:近代杰出文学家。

2.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3.吟鞭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本句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屯。

4.落红:落花。

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首

如果你要全集 /view/327325.htm?fr=ala0

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两首诗全诗与译文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并不是落花的葬词,而是一首新生命的歌.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3.己亥杂诗的古诗有哪些

己亥杂诗(315首) 清·龚自珍1.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7.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8.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别西山)9.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别翠微山)10.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11.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唐碑额有近百字者)12. 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匮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13.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14.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15. 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6.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17. 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18.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19.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20. 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过肆市有感。)21. 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

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曩陈北直种桑之策于畿辅大吏)22.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

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余持陀罗尼已满四十九万卷,乃新定课程,日颂普贤、普门、普眼之文。)

23. 荒村有客抱蠹鱼,万一谈经引到渠。终胜秋磷无姓氏,沙涡门外五尚书。

(逆旅夜闻读书声,戏赠。沙涡门即广渠门,门外五里许,有地名五尚书坟,五尚书,不知皆何许人也。)

24.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道旁风景如此)25. 椎埋三辅饱于鹰,薛下人家六万增。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阳陵? 26. 逝矣斑骓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

小桥报有人痴立,泪泼春帘一饼茶。(出都日,距国门已七里,吴虹生同年立桥上候余过,设茶,洒泪而别。)

27. 秀出天南笔一支,为官风骨称其诗。野棠花落城隅晚,各记春骢恋絷时。

(别石屏朱丹木同年雘。丹木以引见入都,为予治装,与予先后出都。)

28.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别黄蓉石比部玉阶。蓉石,番禺人。)

29. 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别汤海秋户部鹏)30. 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鲽在长安。从今两戒河山外,各逮而孙盟不寒。

(光州吴虹生葆晋,与予戊寅同年,己丑同年,同出清苑王公门,殿上试同不及格,同官内阁,同改外,同日还原官。)31. 本朝闽学自有派,文字醰醰多古情。

新识晋江陈户部,谈经颇似李文贞。(别陈颂南户部庆镛。)

32. 何郎才调本孪生,不据文家为弟兄。嗜好毕同星命异,大郎尤贵二郎清。

(别道州何子贞绍基,子益绍业兄弟。近是孪生,皆据质家为兄弟。)

33. 少慕颜曾管乐非,胸中海岳梦中飞。近来不信长安隘,城曲深藏此布衣。

(别会稽少白山人潘谘)34. 猛龙当年入海初,婆娑曾否有仓佉?只今旷劫重生后,尚识人间七体书。(别镇国公容斋居士。

居士睿亲王子,名裕恩,好读内典,遍识额纳特珂克、西藏、西洋、蒙古、回部及满汉字,又校订全藏,凡经有新旧数译者,皆访得之,或校归一是,或两存之,或三存之,自释典入震旦以来,未曾有也。)35. 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恍从魏晋纷纭后,为溯黄农浩渺前。(别大兴周丈之彦)36. 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别王秋畹大令继兰,秋畹,济宁人。)

37. 三十年华四牡腓,每谈宦辙壮怀飞。樽前第一倾心听,兕甲楼船海外归。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公名托浑布,蒙古人。)

38. 五十一人皆好我,八公送别益情亲。他年卧听除书罢,冉冉修名独伤神。

(别南丰刘君良驹、南海桂君文耀、河南丁君彦俦、云南戴君綗孙、长白奎君绶、闽黄君骧云、江君鸿升、枣强布君际桐。时己丑同年留京五十一人,匆匆难遍别,八君即握手一为别者也。

吴虹生已见前。)39. 朝借一经覆以簦,暮还一。

4.6、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6、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7.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边欧阳修与民同乐.8.在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中,请你解决疑难.有几位同学合作“演绎春天的诗句”,他们已经写了一组,请你按照例句,再写一组句子:例句1:小雨润物细无声,从远处看,春草绿了,到近处却又看不见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湖边的春草嫩嫩的,从远处望着,像和湖水一样碧绿碧绿.———-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课后古诗词十首背诵默写练习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 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3、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苏幕遮》是宋代 范仲淹 的著名词作,描绘秋天天空和地面、江上的景色的诗句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写出对家乡思念之深的是 暗香魂,追旅思.。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