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古诗的配图有哪些

清明古诗的配图有: 清明古诗4首 1、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韩翃[hóng]《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陆游《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 》 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

未论日远长安近,且喜南山天际横。 4、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6、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清明节的古诗配画有哪些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古诗《清明》颜体楷书作品图片有什么

古诗《清明》颜体楷书作品图片如下:

1.

2.

4.古诗清明全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5.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关于中国古代诗人对《清明上河图》赞颂的诗

在我手头的资料中,历代为《清明上河图》题跋者凡13人,实际上可能比这要多.题跋中诗文并举,有的以简约文字记之,有的以诗记述感怀,也有的先诗后文,洋洋洒洒.其中明代李东阳先后两次为该图题跋,是为特例. 较早用诗题跋的是金代的张公药,跋诗系七言古体共12句:“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诗中既有对画家当时声名未传的感叹,也有对沧桑变化、繁华如梦的社会现实的思考.诗句流畅上口,可吟可诵.张公药,字元石,以父荫入仕,曾做过郾城县令,官职不高,喜书画收藏,对长卷深有研读. 稍后一些时候,金人郦权的跋诗与张公药的作品诗体句数相同.这首诗与张公药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借图画的观赏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评了宋代的奢靡享乐之风(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间尤其严重).“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郦权,字元舆,安阳人,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5)为著作郎,传有《坡轩集》. 金人王、张世积的跋诗各为一首七律.王诗云:“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两侨无日绝江舡,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把宋代繁华不再的原因归结为奸臣当政.张世积诗云:“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通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金代开了个跋诗的先河,元代几乎无人响应.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继续跋诗的传统.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学士、诗人李东阳.他在继承中有创新,就是诗文并举,先诗后文,这可能与他的政治地位较高(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和才气纵横有关.全诗乃七言古体,有36句之多.该诗一气呵成,一吐为快.诗以画面内容为起笔:“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仕女携童儿.”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咏叹画家张择端,字行之间充满了赞赏与同情:“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图成进入辑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诗人还把这历史的罪过归结到以蔡京为首的权奸和嫉贤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与倒行逆施者的愿望相反,张择端及其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光辉谁也无法磨灭.全诗抒情和叙事相结合,事理相融,读来顺爽,颇有唐诗遗风. 在李东阳之后,还有一位如寿先生也留下跋诗一首,是七言律诗:“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处无.独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少对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这首诗语言简洁,兴废题咏,对《清明上河图》的收藏、传承过程中人物故事感慨兴叹,都如春风过耳一般.此诗当是题咏张氏画卷的上乘之作.可惜除落款有“鹭津如寿”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无从查考了.笔者不由得对这位神秘高人举手加额,不胜崇敬.方言。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