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毛笔写古诗《草》

古诗《草》的毛笔写法如下: 原文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白居易的古诗《草》怎么写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注释】本诗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3.古诗《草》简介作者写作简述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4.白居易写的古诗《草》的诗意

唐代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诗意: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请采纳

5.古诗“草”的田字格写法是什么

古诗“草”的田字格写法请看图片 【草】 拼音:cǎo 笔划:9 五笔:AJJ 部首:艹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竖 释义: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

野~。茅~。

水~。花~。

~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

~原。~坪。

~行露宿。~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

稻~。 3.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

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

~体(a.指汉字草书;b.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

~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

~莽。~寇。

~贼。 7.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艹,早声。

小篆艹,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

《说文》:“草,草斗,栎( 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

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 艹,百卉也。从二屮。

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

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组词: 1.草案 cǎo’àn 未正式确定的或只是公布试行的法令、规章、条例等 2.草坂 cǎobǎn 长满草的山坡 3.草包 cǎobāo 类似麻包大小的草制袋子;装满草的包。

比喻无能之辈 4.草本植物 cǎoběn zhíwù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的结种子的草质的或保持草质的植物 5.草标儿 cǎobiāor 旧时物件出卖时插于其上的草秆 6.草草 cǎocǎo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7.草测 cǎocè 进行初步的、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测量 8.草场 cǎochǎng 天然或人工培育的大片放牧草地。

6.古代书法:谁的草书写的最好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草圣”一般较多是指张旭 。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

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

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旭 (658–744 )。

字伯高,号季明。唐开元吴(今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曾任常熟尉。

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相传他喜饮酒,常于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甚或用头发沾墨作书,因称”张颠”。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传说颜真卿曾向他请教楷书。

怀素和尚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名,被称为”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张旭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被唐文宗赞为”三绝”。

张旭也能诗,长于七绝。留传下来的书法,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

张旭在常熟城区的住地,名醉尉街,沿袭至今。旧居后有洗砚池。

另周神庙弄有草圣祠。 也有人称怀素是草圣,但称他作狂草的人更多。

怀素(725年-785年), 字藏真,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俗姓钱,唐朝僧人、书法家。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

唐朝人称他为醉僧。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